2005年湖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5.56亿吨,比上年增加2.24%。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2.24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89%;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3.3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1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9.45万吨,比上年增加5.25%。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3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2.8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0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7.15%。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0.0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16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41.27%;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5.92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58.73%。
2005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91.93万吨,比上年增加5.38%。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5.50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2.1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6.4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7.87%。烟尘排放量5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53%。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45.26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84.00%;生活烟尘排放量8.6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16.00%。工业粉尘排放量76.87万吨,比上年增加5.84%。
200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366.44万吨,比上年增加2.9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56.70万吨,比上年减少36.67%。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34.65万吨,比上年增加14.20%。
截至2005年底,我省已建立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24个,其中,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4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92个,总面积
2005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899138.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比上年增长0.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25.56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2.24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12.32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89.45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9.377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60.077
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 10.08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 4.16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5.92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89.74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64.47
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18.39
二.废气排放及其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91.9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75.50
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16.43
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 53.88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45.26
生活烟尘排放量 8.62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76.87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 85.16
5.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 69.14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3366.44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2384.95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9.99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 560.56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 415.09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56.70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 26.35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万元) 899138.8
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 153392.8
“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投资额 54682.6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 691063.4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百分比(%) 1.39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 950
2.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万元)153392.8
其中:治理废水 43638.3
治理废气 81778.8
治理固体废物 13865.3
治理噪声 2107.0
治理其他 12003.4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 92
其中:国家级 9
省级 32
市级 1
县级 50
2.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 1082760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5.11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个) 3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个) 7
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个) 24
7.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个) 24
七.环境管理
(一) 环境法制
1.当年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数(件) 0
2.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数(件) 2
3.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数(件) 2
4.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 2184
5.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 7
6.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 161
7.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起) 0
8.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起) 0
(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 4619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 4567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98.87
(三) “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1774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1725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 1575
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91.30
5.“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亿元) 161.88
(四) 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 700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万元) 58802.8
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455
(五) 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 183/1238.6
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168/851.8
(六) 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 404
2.当年获科学技术奖励数(项) 0
其中: 国家级 0
省(部)级一等 0
省(部)级二等 0
省(部)级三等 0
3.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项) 1
(七) 来信来访
1.本年来信总数(封) 10050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 8780
3.本年来访批次(批) 6872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批) 5668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273
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267
(八) 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 202
其中:水污染 123
大气污染 59
海洋污染 0
固体废物污染 4
噪声与振动危害 7
其他 9
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340.4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 488
其中:省级 11
地市级 74
县级 380
乡镇 23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 124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4
县级 109
3.各级环境监理所数(个) 126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4
县级 111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个) 12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1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 7902
其中:省级 617
地市级 1773
县级 5428
乡镇 84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 2291
其中:省级 95
地市级 783
县级 1413
7.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人) 2247
其中:省级 9
地市级 332
县级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