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湖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5.00亿吨,比上年增加6.0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2.3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2.69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0.7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4.99万吨,比上年增加4.29%。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60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2.48%;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7.3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7.52%。废水中氨氮排放量9.3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3.7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9.68%;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5.66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60.32%。
2004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87.24万吨,比上年增加2.82%。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1.18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1.58%;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6.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8.42%。烟尘排放量53.07万吨,比上年增加7.73%。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45.21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85.20%;生活烟尘排放量7.86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14.80%。工业粉尘排放量72.63万吨,比上年增加3.90%。
2004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68.81万吨,比上年增加18.6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89.74万吨,比上年增加0.27%。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30.34万吨,比上年减少31.69%。
截至2004年底,我省已建立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23个,其中,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4个,总面积1048979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95%。
2004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722419.4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比上年增长40.0%。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75.2%,增长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省政府实施“八件实事”,促进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25.00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2.313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12.688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84.99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7.604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7.384
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 9.3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 3.727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5.666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83.65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62.63
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13.68
二.废气排放及其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87.24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71.177
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16.067
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 53.07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45.209
生活烟尘排放量 7.856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72.63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 66.57
5.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 56.31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3268.81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2214.92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6.45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 718.96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 309.41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89.74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 18.53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万元) 722419.4
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 145627.1
“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投资额 33250.8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 543541.5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1.29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 891
2.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万元)145627.1
其中:治理废水 54460.7
治理废气 66643.1
治理固体废物 12297.1
治理噪声 2465
治理其他 9761.2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 84
其中:国家级 8
省级 34
市级 1
县级 41
2.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 1048979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4.95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个) 1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个) 5
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个) 23
7.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个) 23
七.环境管理
(一) 环境法制
1.当年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数(件) 0
2.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数(件) 1
3.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数(件)8
4.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 2290
5.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 15
6.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 277
7.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起) 0
8.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起) 0
(二) 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个) 41091
2.排污费收入总额(万元) 25720.6
3.排污费使用总额(万元) 14131.1
(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 4173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 4113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98.56
(四) “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1601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 1550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 1515
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94.63
5.“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亿元) 87.72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 5.09
(五) 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 533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万元) 31050.8
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531
(六) 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 190/1230.0
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168/747.8
(七) 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 122
2.当年获科学技术奖励数(项) 0
其中: 国家级 0
省(部)级一等 0
省(部)级二等 0
省(部)级三等 0
3.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项) 1
(八) 来信来访
1.本年来信总数(封) 12067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 11476
3.本年来访批次(批) 5777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批) 4539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267
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267
(九) 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 235
其中:水污染 131
大气污染 84
海洋污染 0
固体废物污染 5
噪声与振动危害 11
其他 4
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314.1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 486
其中:省级 11
地市级 73
县级 386
乡镇 16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 131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4
县级 116
3.各级环境监理所数(个) 126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4
县级 111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个) 12
其中:省级 1
地市级 11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 7505
其中:省级 608
地市级 1677
县级 5153
乡镇 67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 2128
其中:省级 95
地市级 725
县级 1308
7.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人) 2159
其中:省级 9
地市级 315
县级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