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利尔议定书
《维也纳公约》签署2个月后,英国南极探险队队长J.Farman宣布,自从1977年开始观察南 极上空以来,每年都在9~11月发现有“臭氧空洞”。这个发现引起举世震惊。1985年9月,为制定实质性控制措施的议定书,UNEP组织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同年10月,决定成立保护臭氧层工作组,从事制定议定书的工作。
1987年9月,由UNEP组织的“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在加拿大 蒙特利尔 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36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9月16日,24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中国政府认为这个《议定书》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排放CFCs造成臭氧层耗减的主要 责任者,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要求不公平,所以当时没有签定这个议定书。
由于保护臭氧层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议定书》制定时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见, 在1989年5月赫尔辛基缔约方第1次会议之后,开始了《议定书》的修正工作。
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缔约方第2次会议通过了《议定书》修正案。由于修正案基本上反 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纷纷表示将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中国代表团在会上也表示将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
1991年6月14日,中国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团将加入修正后《议定书》的文件交给联合国秘书 长。在缔约方第3次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宣布了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修正后《议定书》的决定。
一、《议定书》的内容
《议定书》在前言中指出,有关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对臭氧层破坏 产生直接的作用,因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预防审慎原则,国际社会应采取行动淘汰这些物质,加强研究和开发替代品。这里特别指出,有关控制措施必须 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特别是其资金和技术需求。前言中同时也强调任何措施应基于科学和研究结果,并考虑有关经济和技术因素。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了受控物质的种类
受控物质以附件A的形式表示,有两类共8种。第一类为5种CFCs;第二类为3种哈龙。
2.规定了控制限额的基准
受控的内容包括受控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其中消费量是按生产量加进口量并减去出口量 计算的。《议定书》规定了生产量和消费量的起始控制限额的基准:发达国家生产量与消费量的起始控制限额都以1986年的实际发生数为基准;发展中国家(1986年人均消费量小于0. 3kg的国家,即所谓的第五条第一款国家)都以1995~1997年实际发生的三年平均数或每年 人均0.3kg,取其低者为基准。
3.规定了控制时间
发达国家的开始控制时间,对于第一类受控制物质(CFCs),其消费量自1989年7月1日起,生产量自1990年7月1日起,每年不得超过上述限额基准。1993 年7月1日起,每年不得超过限额基准的80%。自1998年7月1日起,每年不得超过限额基准的5 0%。对于第二类受控物质(哈龙),其消费量和生产量自1992年1月1日起,每年不得超过限额基准。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时间表比发达国家相应延迟10年。
4.确定了评估机制
《议定书》规定从1990年起,其后至少每4年,各缔约方应根据可以取得的科学、环境、技术和经济资料,对规定的控制措施进行一次评估。
二、《议定书》的修正与调整
《议定书》至今已经过了4次修正和2次调整。它们分别是: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第2次缔 约方会议上形成的《伦敦修正案》、1992年11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4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 的《哥本哈根修正案》、1997年9月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9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的《蒙特利尔修正案》和199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的《北京修正案》;以及1995 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7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的《维也纳调整案》和1997年在蒙特利尔召 开的第9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的《蒙特利尔调整案》。
《议定书》及不同的修正案中规定了相关的受控物质和淘汰时间表,只有批准加入某修正案 的国家才履行该修正案提出的受控义务。截止到2002年2月,有183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议定书》,163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议定书》伦敦修正案,140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78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议定书》蒙特利尔修正案,27个国家加入了《议定书》北京修正案。
在若干修正案与调整案之中,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当属《伦敦修正案》。《伦敦 修正案》把原《议定书》中第十条“技术援助”改为“基金机制”,规定缔约方应设置一个 机制,建立一个多边基金,由不属于第五条第一款行事的缔约方捐款,向按第五条第一款行 事的缔约方提供财务及技术合作。多边基金在缔约方权力下设置一个执行委员会,制定并监督具体业务政策、指导方针和行政安排的实施。《议定书》还明确指出,每一缔约方应配合 基金机制,在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下,确保向按第五条第一款行事的国家迅速转让替代物和有关技术。
三、《议定书》规定的受控ODS种类
《蒙特利尔议定书》以附件列表的形式明确了受控物质的种类,并规定缔约方可以协商调整 受控物质的种类。经过缔约方会议进行的多次调整和修正,《议定书》扩大了受控物质的范围,加快了淘汰进程。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受控物质为两类8种;1991年,中 国加入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时为五类20种(HCFCs类物质34种为过渡性物质);在《北京修正 案 》下受控物质已达八类95种。下面将以列表的形式详细介绍《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A、B、 C和E所列出的受控物质,及其化学名称、消耗臭氧潜能值、用途和在中国的生产与消费情况(见表2-1、表2-2、表2-3、表2-4和表2-5)。
表2-1: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A的受控物质及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类 别 |
物质代码 |
化学式 |
化学名称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用途 |
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
第一类全氯氟烃(又称氯氟化碳) |
CFC-11 |
CFCl3 |
三氯一氟甲烷 |
1 |
发泡剂、制冷剂 |
有生产及消费 |
CFC-12 |
CF2Cl2 |
二氯二氟甲烷 |
1 |
制冷剂、喷射剂 |
同上 | |
CFC-113 |
C2F3Cl3 |
三氯三氟乙烷 |
0.8 |
清洗溶剂、助剂 |
同上 | |
CFC-114 |
C2F4Cl2 |
二氯四氟乙烷 |
1 |
制冷剂 |
同上 | |
CFC-115 |
C2F5Cl |
一氯五氟乙烷 |
0.6 |
制冷剂 |
同上 | |
第二类 哈龙 |
Halon-1211 |
CF2ClBr |
一溴一氯二氟甲烷 |
3 |
灭火剂 |
同上 |
Halon-1301 |
CF3Br |
一溴三氟甲烷 |
10 |
灭火剂 |
同上 | |
Halon-2402 |
CF2BrCF2Br |
二溴四氟乙烷 |
6 |
灭火剂 |
无生产、有消费 |
表2-2: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B的受控物质及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类 别 |
物质代码 |
化学式 |
化学名称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用途 |
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
第一类 |
CFC-13 |
CF3Cl |
一氯三氟甲烷 |
1 |
制冷剂 |
有生产及消费 |
CFC-111 |
C2FCl5 |
五氯一氟乙烷 |
1 |
|
无生产 | |
CFC-112 |
C2F2Cl4 |
四氯二氟乙烷 |
1 |
|
同上 | |
CFC-211 |
C3FCl7 |
七氯一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2 |
C shy;3F2Cl6 |
六氯二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3 |
C3F3Cl5 |
五氯三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4 |
C shy;3F4Cl4 |
四氯四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5 |
C3F5Cl3 |
三氯五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6 |
C3F6Cl2 |
二氯六氟丙烷 |
1 |
|
同上 | |
CFC-217 |
C3F4Cl |
一氯七氟丙烷 |
1 |
|
同上 | |
第二类 |
|
CCl4 |
四氯化碳 |
1.1 |
清洗溶剂 |
有生产及消费 |
第三类 |
|
C2H3Cl3 |
1,1,1-三氯乙烷(非1,1,2-三氯乙烷),又称甲基氯仿 |
0.1 |
清洗溶剂 |
同上 |
表2-3: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C的受控物质及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第一类:部分卤代氯氟烃(4个碳原子以下)(又称含氢氯氟烃,英文缩写HCFCs)
物质代码 |
化学式 |
化学名称 |
异构体数目 |
消耗臭氧潜 |
中国生产 |
能值(ODP值) |
与消费情况 | ||||
HCFC-21 |
CHFCl2 |
二氯一氟甲烷 |
1 |
0.04 |
有少量生产 |
HCFC-22 |
CHF2Cl |
一氯二氟甲烷 |
1 |
0.055 |
有生产及消费 |
HCFC-31 |
CH2FCl |
一氯一氟甲烷 |
1 |
0.02 |
无生产 |
HCFC-121 |
C2HFCl2 |
四氯一氟乙烷 |
2 |
0.01-0.04 |
同上 |
HCFC-122 |
C2HF2Cl3 |
三氯二氟乙烷 |
3 |
0.02-0.08 |
同上 |
HCFC-123 |
C2HF3Cl2 |
二氯三氟乙烷 |
3 |
0.02-0.06 |
如下结构有生产 |
HCFC-123 |
CHCl2CF3 |
1,1-二氯2,2,2-三氟乙烷 |
- |
0.02 |
有生产,是上述异构体之一 |
HCFC-124** |
C2HF4Cl |
一氯四氟乙烷 |
2 |
0.02-0.04 |
如下结构有生产 |
HCFC-124** |
CHFClCF3 |
1-氯1,2,2,2-四氟乙烷 |
- |
0.022 |
有生产,是上述异构体之一 |
HCFC-131 |
C2H2FCl3 |
三氯一氟乙烷 |
3 |
0.007-0.05 |
无生产 |
HCFC-132 |
C2H2F2Cl2 |
二氯二氟乙烷 |
4 |
0.008-0.05 |
无生产 |
HCFC-133 |
C2H2F3Cl |
一氯三氟乙烷 |
3 |
0.02-0.06 |
其中133a有生产 |
HCFC-141 |
C2H3FCl2 |
二氯一氟乙烷 |
3 |
0.005-0.07 |
如下结构有生产及消费 |
HCFC-141b** |
CH3CFCl2 |
1,1-二氯1-氟乙烷 |
- |
0.11 |
有生产及消费,是上述异构体之一 |
HCFC-142 |
C2H3F2Cl |
一氯二氟乙烷 |
3 |
0.008-0.07 |
如下结构有生产及消费 |
HCFC-142b** |
CH3CF2Cl |
1-氯1,1-二氟乙烷 |
- |
0.065 |
有生产及消费,是上述异构体之一 |
HCFC-151 |
C2H4FCl |
一氯一氟乙烷 |
2 |
0.003-0.005 |
无生产 |
HCFC-221 |
C3HFCl6 |
六氯一氟丙烷 |
5 |
0.015-0.07 |
无生产 |
HCFC-222 |
C3HF2Cl5 |
五氯二氟丙烷 |
9 |
0.01-0.09 |
无生产 |
HCFC-223 |
C3HF3Cl4 |
四氯三氟丙烷 |
12 |
0.01-0.08 |
无生产 |
HCFC-224 |
C3HF3Cl3 |
三氯四氟丙烷 |
12 |
0.01-0.09 |
无生产 |
HCFC-225 |
C3HF5Cl2 |
二氯五氟丙烷 |
9 |
0.02-0.07 |
无生产 |
HCFC-225ca** |
CF3CF2CHCl2 |
1,1-二氯2,2,3,3,3五氟丙烷 |
- |
0.025 |
无生产,是上述异构体之一 |
HCFC-225cb** |
CF2ClCF2CHClF |
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 |
- |
0.033 |
无生产,是“225”异构体之一 |
HCFC-226 |
C3HF6Cl |
一氯六氟丙烷 |
5 |
0.02-0.10 |
无生产 |
HCFC-231 |
C3H2FCl5 |
五氯一氟丙烷 |
9 |
0.05-0.09 |
无生产 |
HCFC-232 |
C3H2F2Cl4 |
四氯二氟丙烷 |
16 |
0.008-0.10 |
无生产 |
HCFC-233 |
C3H2F3Cl3 |
三氯三氟丙烷 |
18 |
0.007-0.23 |
无生产 |
HCFC-234 |
C3H2F4Cl2 |
二氯四氟丙烷 |
16 |
0.01-0.28 |
无生产 |
HCFC-235 |
C3H2F5Cl |
一氯五氟丙烷 |
9 |
0.03-0.52 |
无生产 |
HCFC-241 |
C3H3FCl4 |
四氯一氟丙烷 |
12 |
0.004-0.09 |
无生产 |
HCFC-242 |
C3H3F2Cl3 |
三氯二氟丙烷 |
18 |
0.005-0.13 |
无生产 |
HCFC-243 |
C3H3F3Cl2 |
二氯三氟丙烷 |
18 |
0.007-0.12 |
无生产 |
HCFC-244 |
C3H3F4Cl |
一氯四氟丙烷 |
12 |
0.009-0.14 |
无生产 |
HCFC-251 |
C3H4FCl3 |
三氯一氟丙烷 |
12 |
0.001-0.01 |
无生产 |
HCFC-252 |
C3H4F2Cl2 |
二氯二氟丙烷 |
16 |
0.005-0.04 |
无生产 |
HCFC-253 |
C3H4F3Cl |
一氯三氟丙烷 |
12 |
0.003-0.03 |
无生产 |
HCFC-261 |
C3H5FCl2 |
二氯一氟丙烷 |
9 |
0.002-0.02 |
无生产 |
HCFC-262 |
C3H5F2Cl |
一氯二氟丙烷 |
9 |
0.002-0.02 |
无生产 |
HCFC-271 |
C3H6FCl |
一氯一氟丙烷 |
5 |
0.001-0.03 |
无生产 |
表2-4: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C的受控物质
第二类 部分卤代溴氟烃(4个碳原子以下)(又称含氢溴氟烃,英文缩写HBFCs)
化学式 |
异构体数目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化学式 |
异构体数目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CHFBr2 |
1 |
1 |
C3HF5Br2 |
9 |
0.9-2.0 |
CHF2Br |
1 |
0.74 |
C3HF6Br |
5 |
0.7-3.3 |
CH2FBr |
1 |
0.73 |
C3H2FBr5 |
9 |
0.1-1.9 |
C2HFBr4 |
2 |
0.3-0.8 |
C3H2F2Br4 |
16 |
0.2-2.1 |
C2HF2Br3 |
3 |
0.5-1.8 |
C3H2F3Br3 |
18 |
0.2-5.6 |
C2HF3Br2 |
3 |
0.4-1.6 |
C3H2F4Br2 |
16 |
0.3-7.5 |
C2HF4Br |
2 |
0.7-1.2 |
C3H2F5Br |
8 |
0.9-1.4 |
C2H2FBr3 |
3 |
0.1-1.1 |
C3H3FBr4 |
12 |
0.08-1.9 |
C2H2F2Br2 |
4 |
0.2-1.5 |
C3H3F2Br3 |
18 |
0.1-3.1 |
C2H2F3Br |
3 |
0.7-1.6 |
C3H3F3Br2 |
18 |
0.1-2.5 |
C2H3FBr2 |
3 |
0.1-1.7 |
C3H3F4Br |
12 |
0.3-4.4 |
C2H3F2Br |
3 |
0.2-1.1 |
C3H4FBr3 |
12 |
0.03-0.3 |
C2H4FBr |
2 |
0.07-0.1 |
C3H4F2Br2 |
16 |
0.1-1.0 |
C3HFBr6 |
5 |
0.3-1.5 |
C3H4F3Br |
12 |
0.07-0.8 |
C3HF2Br5 |
9 |
0.2-1.9 |
C3H5FBr2 |
9 |
0.04-0.4 |
C3HF3Br4 |
12 |
0.3-1.8 |
C3H5F2Br |
9 |
0.07-0.8 |
C3HF4Br3 |
12 |
0.5-2.2 |
C3H6FBr |
5 |
0.02-0.7 |
注:上表所列物质,中国基本无生产。
表2-5: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E的受控物质及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类别 |
化学式 |
化学名称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用途 |
中国生产与消费情况 |
第一类 |
CH3Br |
一溴甲烷(甲基溴) |
0.7 |
熏蒸剂 |
有生产及消费 |
四、《议定书》确定的ODS淘汰时间表
《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淘汰ODS物质的时间有所不同。对第五条国家(指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来说,在必须实施淘汰时间表之前有一个宽限期,这反映出发达国家认识 到他们对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物质负有责任,他们对使用替代品有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来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淘汰时间表见表2-6和表2-7。
表2-6:发达国家淘汰时间表
ODS 名 称 |
期 限 |
目 标 | |
附件A |
第一组CFCs |
1989.7.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上 |
(CFC-11, CFC-12, CFC-113, FC-114, CFC-115) |
1994.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75% | |
|
1996.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二组 哈龙 (哈龙 1211, 哈龙 1301,哈龙2402) |
1992.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上 | |
1994.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附 件 B |
第一组 |
1993.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89年的水平上 |
其他全卤代烃 |
1994.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75% | |
|
1996.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二组CTC(四氯化碳) |
1995.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89年的水平上 | |
1996.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三组TCA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
1993.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89年的水平上 | |
1994.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50% | ||
1996.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附件 C |
第一组HCFCs(含氢氟氯烃)(只限于消费) |
1996.1.1起 |
冻结在1989年HCFCs消费量与2.8%的1989年CFCs消费量之和的水平上 |
2004.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35% | ||
2010.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65% | ||
2015.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90% | ||
2020.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99.9% | ||
2030.1.1起 |
完全停止消费 | ||
附 件 E |
MBr(甲基溴) |
1995.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91年的水平上 |
1999.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25% | ||
2001.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50% | ||
2003.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70% | ||
2005.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必要用途除外) |
表2-7:发展中国家(即第五条款国家)淘汰时间表
ODS 名 称 |
期 限 |
目 标 | |
附 件 A |
第一组CFCs |
1999.7.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95-1997三年的平均水平上 |
(CFC-11, CFC-12, CFC-113, CFC-114, CFC-115) |
2005.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 | |
|
2007.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85% | |
|
2010.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二组 哈龙注(哈龙 1211, 哈龙 1301,哈龙2402) |
2002.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95-1997三年的平均水平上 | |
2005.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50% | ||
2010.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附 件 B |
第一组 注 |
2003.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削减1998-2000三年平均水平的20% |
CFC-13 |
2007.1.1起 |
削减1998-2000平均水平的85% | |
|
2010.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二组 |
2005.1.1起 |
削减1998-2000平均水平的85% | |
CTC(四氯化碳) |
2010.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第三组TCA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
2003.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98-2000三年的平均水平上 | |
2005.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30% | ||
2010.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70% | ||
2015.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 ||
附件C |
第一组 HCFCs(含氢氟氯烃)只限于消费 |
2016.1.1起 |
冻结在2015年的水平上 |
2040.1.1起 |
完全停止消费 | ||
附件E |
MBr(甲基溴) |
2002.1.1起 |
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1995-1998四年的平均水平上 |
2005.1.1起 |
削减冻结水平的20% | ||
2015.1.1起 |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必要用途除外) |
*仅列出中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受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