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审批公示
经审议,我厅拟于近日内批准《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厅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长沙市万家丽中路三段118号邮编:410014
联系电话:0731-85698067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二期工程 |
建设地点 |
长沙市 |
建设单位 |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工程线路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高新区、岳麓区境内。工程起于长沙西站,沿汇智路往南引入梅溪湖核心片区,再沿梅溪湖中轴线往东,止于梅溪湖西站(不含),线路全长13.82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1座,其中换乘站3座。新建青山路停车场1座,共享6号线梅溪湖主变。列车最高设计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采用B型车6辆编组。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14.27亿元,建设工期52个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工程在营运过程中,须全面落实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依据环评报告提出的达标距离要求,在轨道沿线、车站风亭和冷却塔的噪声、振动达标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振动敏感建筑物。 (二)环境振动防治措施。 对振动或二次结构噪声超标的桐林坳社区莫家冲组、杨塘组采取环保拆迁措施,对梅西华府以及线路正下穿的规划保护目标采取高等减振措施。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旋轮和打磨钢轨。确保运营期环境振动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要求,二次结构噪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的要求。 (三)噪声防治措施。按环评报告要求,优先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合理布局风亭、冷却塔,风亭排风口尽量远离、背向敏感点。对雷锋西站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消声百叶和导向消声器,排风亭和新风亭消声器从2米延长到4米;对樱花路站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确保敏感目标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青山路停车场北面、咽喉区采用实心围墙,在围墙内外密植绿化带,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要求。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岳麓大道站、麓学路站、金洲大道站、雷锋西站、枫林西路站、看云路站、樱花路站、百合路站、省图书新馆站、映日路站以及青山路停车场生活污水、检修含油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三级标准后,经城市污水管网排入雷锋水质净化厂处理。青山路停车场洗车废水经洗车设备配套的中和、沉淀、消毒、过滤装置处理后回用。长沙西站在运营前具备接管条件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望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否则需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并预留接管条件,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后回用。 (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风亭距离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的最小控制距离为15米,在风亭周围种植灌木,减少风亭异味影响。停车场不设置锅炉,职工食堂采用天然气,油烟废气经净化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后排放。 (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储存,由环卫统一收集处理。车辆更换的蓄电池、废油和含油污泥等危险废物须交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等规定要求。 (七)施工期环保措施。按照环评报告要求,落实普通渣土及盾构渣土环保措施并预留环保资金。施工中对盾构渣土类别属性进行鉴别,并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长沙市渣土管理部门要求,及时补充完善渣土堆放及处置措施,确保盾构渣土不污染环境;施工场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夜间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须依法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高噪声源强应布置在偏僻处或施工场地的中央,尽量远离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施工中严格执行长沙市扬尘污染防治要求,控制扬尘污染。对各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采取设置围挡墙、防尘网和喷洒抑尘剂等有效的防尘、抑尘措施,防止颗粒物逸散;加强施工期地下水位和地表建筑物的观测、预报工作,实时监控,对可能发生涌水的地带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以防涌水和地表塌陷等突发性事件发生。 (八)制定本工程环境应急预案,落实预案中的各项环保措施,防范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 (九)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加强运营期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和振动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和完善防治措施,避免噪声和振动扰民。 |
公众参与情况 |
采取网络及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