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峰:德国环保考察见闻
笔者不久前参加了环境保护部在德国举办的“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培训班”。培训的主题是空气污染防治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培训班先后考察了世卫组织欧洲环境与健康中心、德国联邦环境局、德国环保协会、萨克森州环境与农业部及北威州环境、自然和消费者保护局,黑森工业废物有限公司等14个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单位,听取了德国方面的情况介绍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德国作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曾走过弯路,而今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尽管国情省情不一样,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严谨出台并严格执行各种政策法规
首先,德国的环保政策法规数量众多且执法严厉,制定权在联邦或州,但无论是联邦、州出台政策法规还是地方(大区、县市)出台规划或措施,都会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其出台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细致的评估。
德国出台政策法规一般包括居民、利益团体、专家学者等提出问题建议,政府部门提出政策法规草案,各利益相关方讨论(通常称为圆桌会议),议会审议批准实施,实施评估及修改等过程。在政府提出草案和议会审议批准过程中通常会召开听证会。
与我国出台政策法规相比,这里的圆桌会议特别重要,一是政府、社团、专家学者、政策法规执行方、受益方共同参与,面对面讨论。比如北威州科隆大区讨论空气污染防治规划时还邀请比邻的比利时和荷兰参加。二是圆桌会议讨论的结果会反馈并体现到法规草案甚至是问题建议当中。例如,如果排污单位认为,拟出台的排放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技术等指标无法达到而又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受益方的体谅时,草案就会适当降低排放标准。
然而,政策法规一旦出台,执行则相当严格。这首先缘于德国人的法律意识。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德国人在介绍某项工作时,会先介绍他们开展这项工作依据的是欧盟、联邦、州的哪项指令、指引或条例。
其次,执法公平公正。据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UweLahl 教授介绍,德国的30套危险废物处置装置中有8套公营、7套私营、14套企业自营、1套公私合营,相关行政部门的执法标准非常一致,甚至公务员心理上对公营单位的要求更加严格。
再次,权力的分散与制约增强了强制执行力。联邦环境局的FrankGlante 博士告诉我们,德国有句谚语:“没有牙齿的老虎是纸老虎”,法律最重要的还是执行。德国部门间的权利分散与制约增强了法律的执行力。德国的环境保护行政和执法权属于州和地方,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州环境局(相当于我国的环科院和监测站,但不属于州环境部)负责提供企业违法的证据,环境部作出处罚决定,由法院依据警察法予以执行,即环境局查案件、环境部开罚单、法院管执行。
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环境意识
德国有一项企业自主声明制度,即企业要向社会声明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强度、环境监测措施、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等。一旦实际情况与声明不一致,特别是因此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或出现异常排污而未及时报告时,企业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且不说受行政和法律的制裁,单是公众的抗议就足以使企业关闭,德国的很多企业就是因此破产关闭的。我们参观的几家企业都表示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Hambach 煤矿是一个露天煤矿,周边都是森林,近距离并没有居民,但我们看到煤矿工人在开采、运输和复垦作业时都采取了扬尘控制措施,整个矿区空气清新。他们购买了1500公顷小麦和甜菜用地,将其改为半森林半草原,为的是保护一种特殊的蝙蝠。
达姆施塔特生活垃圾焚烧厂东面100米就是德国的标准社区。尽管德国法规对任何企业都没有明确的防护距离要求,但黑森工业废物有限公司为了防止发生意外,选址时自觉设置了安全防护距离。
在德国,记者发现宾馆没有一次性拖鞋和洗漱用品。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将垃圾自觉分类。达姆施塔特是一个人口只有14万的小城市,在参观垃圾处理场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笔者看到十几个人开汽车、两人骑自行车、一人用手推车将家庭垃圾主动送到垃圾回收场,这其中还有不少老年人,他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将垃圾送到不同区域。送到垃圾处理场的是家庭分类垃圾桶装不下的多余垃圾,像建筑垃圾等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即使需缴纳处理费人们也会自觉送来。
德国人的环境意识还体现在尽量自然采光,在笔者一行参与交流的十几个室内场合,有的地方采光并不好,但除Hambach 煤矿交流场所是在地下室开了灯以外,其他地方均未开灯。德国汽车业高度发达且汽车较为便宜,却仍有13%的人骑自行车上班……总之,在德国,处处可以体现公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德国在制定环境改善措施时,会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水平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德国已经广泛开展环境空气PM2.5的监测,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网甚至还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但这些指标的监测结果主要用于研究,开展空气质量评价的颗粒物标准依然是PM10。虽然已经推出了汽车尾气排放的欧Ⅴ标准,但欧Ⅱ(红色标志)、欧Ⅲ(黄色标志)标准的汽车仍可行驶,只是在全国划定了54个低排放区,有的区域只限制红标车行驶,有的区域限制红标车、黄标车。
鉴于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布点和评价方法与我国不太一样,德国目前仍有一些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不能达标。对于超标地区他们会详细分析在超标污染物中,工业、居民、交通的贡献率分别占多少,其中工业又会分析某个具体的点源占多少,交通则会分析公交、小轿车、卡车占多少,还会分析柴油车占多少、汽油车占多少。他们还会预测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达标率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将花多少钱、技术经济是否可行、什么方案最优等。
不可忽视的非政府组织作用
德国目前有100多个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是环境保护不可缺失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活动形式也由过去走上街头发出自己的声音变成了今天的和平参与、和平监督。
他们的作用一是政治协商,二是政治参与。这两方面都可在前面所提的圆桌会议中得到体现。三是担当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即社区或民间的环保意见和诉求会反映给非政府环保组织,再由他们反映到政府或议会党团。政府或议会党团也会通过非政府环保组织了解环保方面的社情民意。当然,德国非政府环保组织联系较多的议会党团还是绿党。四是监督和诉讼。据了解,像黑森工业废物有限公司这样的废物处理企业或其他重化工企业的周边每天至少有一个环保组织在监督。一旦掌握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证据,他们往往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包括拜耳公司、大众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都曾在环保组织提起的诉讼中败下阵来。
原载8月21日中国环境报《环球》http://www.cenews.com.cn/xwzx/hq/qt/201208/t20120820_72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