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市级十佳典型案例:
常德市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成效明显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2-11-11 09:02   【字体:    

    一、常德市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概况

(一)基本情况

2018-2020,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的统一部署,常德市共完成精养池塘改造26.57万亩,其中武陵区3300亩,鼎城区53480亩,汉寿县70647.1亩,桃源县3525亩,石门县3055亩,澧县26830亩,临澧县11486.76亩,津市市10321.5亩,安乡县74487亩,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2030亩,柳叶湖旅游度假区418亩,西湖管理区2001亩,西洞庭管理区4173.99亩。

按照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扎实做好洞庭湖区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常德市计划2022-2025年完成池塘改造102400亩,每年25600亩。其中鼎城区20500亩、汉寿县19800亩、澧县22500亩、安乡县20800亩,津市7600亩,武陵区、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各2800亩。

(二)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小组,纳入考核内容。常德市政府成立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属地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市生环委把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内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也成立领导小组。如汉寿县、安乡县就成了县政府县长任主任的县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分解改造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在精养池塘改造工作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中,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常德市精养池塘改造工作计划任务〉的通知》,将改造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和5小区,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属地责任,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3.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清淤护坡、三池两坝(沉淀池、爆气池、净化池;两座过滤坝)、排水水闸、生产道路、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毛刷等建设内容,形成了精养池塘改造、一般精养池塘改造、精养池塘稻(瓜、菜、莲等)渔轮作轮养生态改造等模式,打造一批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示范样板。

4.加强督促指导,推进改造实施。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按月调度,从严督导,科学指导。针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农业农村、畜牧水产、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组建技术团队,主动深入养殖基地加强帮扶指导,共同推进任务完成。

(三)主要成效

1.树立了水产养殖改造示范样板。坚持把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进度、严质量、创特色,2022年涉及7个县市区8800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全部完成,汉寿县、安乡县1.68万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全部完成,打造了汉寿模式”“安乡模式”“鼎城模式7个治理模式,形成了一道控制和削减洞庭湖总磷防护墙。经在汉寿县、安乡县等地检测,处理后排放废水符合国家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

2.提升了水产养殖规模效益。累计完成精养池塘改造26.57万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2.56万亩。通过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有效保障了优质水产品供给。2021年,常德市水产品起水总量达到47.43万吨、同比增长2.87%。特别是由于实行生态健康养殖,水产品价格大幅提升,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80.8亿元,同比增长29.62%

3.叫响了水产养殖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常德市已打造国家级水产龙头企业1家、省级水产龙头企业3家、市级水产龙头企业18家,63家企业获得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17家水产养殖园获得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水产)称号,汉寿县、安乡县获得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汉寿县、鼎城区、安乡县获得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常德甲鱼”“汉寿甲鱼”“安乡珊瑚鱼”“临澧黄花鱼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湖牌有机鱼”“河洲甲鱼”“仙湖牌甲鱼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二、汉寿县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

(一)项目简介

汉寿县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作为2022年湖南省和常德市夏季攻势项目,其主要内容是在汉寿县实施池塘养殖生产设施标准化改造工程和池塘尾水治理工程,总面积8000亩。通过加大资金与政策双向倾斜,重点扶持规模养殖企业改善养殖生产条件与环境,采取三池两坝(沉淀池、爆气池、净化池;两座过滤坝)净化处理工艺,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促进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保障水域生态环境。

(二)建设内容

1.总体布局

汉寿县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400万元自筹资金5600万元。项目建设积共8000亩,其中辰阳街道湘莲湖渔场1500百禄镇胜利垸渔场600洲口镇北湖渔场1500罐头嘴镇南赶渔2000岩汪湖镇金琮养殖场1000坡头镇新障湖渔场1400


           

   

                     岩汪湖项目实施点                         罐头嘴镇项目实施点


2.建设内容

1)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内容:改造渔塘护坡33100m,清淤320000m3,建设生产道路16022m,生态沟11718m ,管道给水系统1 1400m,闸室3座。

2)池塘尾水治理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沉淀池338625m2,曝气池4650m2净化池175154m2建设过滤坝共15座,布置生态浮床338处,生态浮床328处,毛刷250处,建设塘底排污设施55处,购置尾水处理设备1套。


              

                    生物净化池                                   生物净化池

              

                      曝气池                                      过滤坝建设

              

                  沉淀池和净化池                               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点


(三)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通过实施尾水治理,建成近万亩高标准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主要从事常规鱼精养、汉寿甲鱼套养,每年可销售水产品10000余吨,其中汉寿甲鱼产品4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实现纯利润3亿元以上。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减少病害发生,提升水产养殖综合功能以及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吸收近500名周边群众就业,为珍珠退养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并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现代化生态渔业。

生态效益: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COMmn23mg/L、总磷:0.8mg/L、总氮:20mg/LSS:95,均达到SC/T9101-2007水质标准。项目建设使养殖尾水实现生态净化,确保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在线尾水监测及结果


(四)主要亮点

本项目采用 原位修复+异位治理的综合工艺技术模式

原位修复:采用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容量,减少饲料肥料投入,混养滤食性水生动物,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质,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利用生物代谢作用,降解和吸收水体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实现养殖尾水原位修复或循环利用。

异位治理:采用 沉淀+过滤坝+曝气+过滤坝+生态净化池的组合工艺为主体,并根据每个养殖场条件和需求,对工艺环节进行优化。

(五)项目示范性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沅、澧水尾闾,总面积2021平方公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是湖南省水产品生产大县。全县拥有养殖水面24.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9.9万亩。由于汉寿县精养池塘大都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池塘淤泥堆积、池堤坍塌,加之过度投肥投饵,池塘养殖功能大打折扣,养殖尾水不能达标排放,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需要。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提升养殖生产综合能力,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养殖尾水达标农业增效、养殖户增收“多赢”局面

20226月中旬,汉寿县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已经通过了市农业农村局、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现场验收。洞庭湖周边的湘阴、南县、澧县等地先后到汉寿县参观考察学习副省长李建中实地调研汉寿县尾水治理项目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副省长李建中(右二)考察调研现场

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市级十佳典型案例:
常德市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成效明显

291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