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的大进步
解放思想是推动工作的“引力机”和“助推器”。当前,环保部门必须着眼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深入解放思想,切实在解放思想中强化责任、创新思路、完善管理、真抓实干,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服务意识和水平的大提升,促进环保工作的大进步、大加强。
要在解放思想中增强责任感,树立服务的主动意识。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思想中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平淡庸碌等因素,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履职尽责抓服务、立足岗位干事业的激情和干劲。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环保部门更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融于大势,主动服务大局,在主动服务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搞好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结合实际,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我市也着眼科学发展,提出了“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其作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基本纲领和宗旨。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积极参与作谋划,主动服务抓落实,既做谋划战略的主角,更做实施战略的主力,真正以实际有效的工作把好环境保护关口,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二是要围绕解决企业环保难题搞好主动服务。企业是环保工作的对象,也是环保工作的主体。只有抓好企业污染防治,环保工作才能抓到实处、抓出成效。要把好准入关,加强新建项目的环境审核和跟踪服务,对符合环境规定的要快审快批、快办快上,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要坚决不批。要把好监管关,主动深入企业现场,加大在线监控管理、监督性检测和现场监察力度,督促企业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实现污染达标排放。要把好治理关,对问题突出、影响较大的企业污染,要采取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措施,督促企业搞好污染治理,努力消除污染影响,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要围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搞好主动服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污染、建设污染、生活污染不断加剧,一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了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实际有效的工作和作为服务群众、取信群众。
要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思路,找准服务的支撑点。解放思想重在创新思路,思路一新天地宽。就我市来讲,当前环保工作必须从四个方面理好思路,抓好重点:一是抓住污染减排抓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层层建立和落实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力度,重点抓好28家减排企业达标治理和53个减排项目工程以及小造纸、小工业硅、小钒厂、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力争到“十一五”末,我市SO2、COD、镉、砷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比2005年分别削减18.1%、9.7%、7.7%、11.1%。二是发挥生态市建设平台,扩大生态创建成效。以培育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初步建立形成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工业体系、以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为骨干的生态农业体系以及生态旅游和第三产业体系。突出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及危险固废处理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医疗固废处理中心的设施配套和各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建设,切实建立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深入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公路绿廊、沿河风光带、文明生态村、环境优秀美乡镇及绿色学校、医院、机关、小区、家庭等系列创绿活动,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三是抓好综合整治环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以怀化市区和各县城为重点,狠抓集中式饮用水源、重污染企业、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和烟控区、噪控区治理,着力解决市民密切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狠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活污水、垃圾、规模化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以及沅江干流、舞水、太平溪、渠水、溆水等流域的综合整治。四是运用环境执法手段,整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理顺环境监察执法体制,强化环境监察执法日常管理,并深入推进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坚决防止环境违法问题反弹。建立健全环保110工作机制和环境应急体系,妥善调处各类涉环矛盾纠纷,积极防范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
要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改进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解放思想既要出新思路,更要出新招数。要通过解放思想,突破旧式思维,打破条条框框,破解管理难题,切实在管理手段上出新招,在管理方式上出新路,在管理效果上出成绩。一是要突破机制体制障碍。加强环保职能梳理,进一步理顺环保工作体制,全面实现由部门抓环保向由政府抓环保的转变。建立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决策的首要依据,坚决做到在产业开发、项目建设中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加强环保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理顺开发监督、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职能体制,建立完善绩效问责、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和保护成效。二是要突破资金瓶颈制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综合性工程,投入大,周期长。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切实建立“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多方争取、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入体制。要建立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不断提高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要建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和责任赔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引导企业增加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投入。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体系,扩大信贷资金对绿色环保项目的扶持和优惠。三是要突出解决环保基础能力滞后的问题。要抓住国家加强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坚持上级投、自己筹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认真搞好地方配套,不断改善环境监察监测硬件条件。力争“十一五”末,我市市本级以及各县(市、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分别达到国家二级和三级标准化建设水平。要加大环境科研创新,积极推广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成效。
要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提高服务的实际效果。解放思想贵在实干,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体现。重点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不愿干的问题。要破除懒惰的思想和习气,克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心理和状态,振作精神,振奋士气,自觉把履职尽责作为增长才干的途径,把工作岗位作为展示才华的平台。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精神,乐于想事,乐于干事,在真干事中迸发激情,在干成事中享受乐趣。二是解决不敢干的问题。环保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越怕干事,越容易出事。对各项工作尤其是创新的工作,要坚决从“怕”字中走出来,敢想、敢做、敢当,绝不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敢于面对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高屋建瓴去谋,置身其中去做,通过推陈出新的方法和亲力亲为的工作妥善处置,及时化解。三是解决不会干的问题。要围绕节能减排、生态创建、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掌握新方法,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要注重实践锻炼,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认真汲取教训,真正从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四是解决干不好的问题。良好的作风是干好干实事情的关键。没有好的作风,想干、敢干、会干也不能干好。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致力说实话、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思想,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沉下身去,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企业环保难题和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上,放在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上,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企业和群众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