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推动环保事业大发展
全省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促进环保事业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环保事业大发展,要以创新推动发展,以科学提升质量。
一、要打破思想桎梏
解放思想,就是思想认识要与时俱进,不断符合客观实际,破除落后思想,让正确认识取代错误认识、先进观念取代落后观念的过程。离开实际解放思想,就是空发议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就是有的放矢、实是求是。思想要真解放,就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深层次矛盾,不能光说不做,或者浅尝辄止。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离开了真抓实干,就做不到敢为人先,也破解不了任何难题。符合科学发展是检验思想解放的试金石。
思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有些同志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同志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考虑问题,思想陈旧;有些同志创新意识不强,惯性思维,缺乏进取和求索精神;有些领导、有些机构和部门,重表面工作,轻实际工作,一说解放思想,就仅限于说说漂亮话,做做样子表表态,思想和行动还是老一套,根本不愿动真格的。上述这些思想使人甘于“庸、懒、散”,极大地削弱了进取思想,羁绊了进取的步伐。影响了改革发展,只有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才能在工作中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勇于创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解放思想,才能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现有素质而积极进取,不上潮流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从提高工作能力方面解放思想,才能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经验;只有善于从工作中创新方法,主动找工作,才能把自己从‘领多少工资做多少事’的打工者个人私利的被动思想解放出来;只有积极关心环保事业的前途命运和发展大计,才能把自己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二、要努力查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我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两型社会”的试验区,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问题和困难困扰着大家:1、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有些领导和个人因为利益等方面原因,对创新工作不愿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2、经费严重不足,职工待遇低,影响和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很多环保二级机构,例各市(州)监测站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本级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标准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差距很大,一些专项经费也迟迟未到位,影响和制约正常工作的开展。3、市级站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为了完成各类任务,整天忙于“埋头苦干”,没有时间精力去创新、去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摆脱不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的困境。4、科研工作缺乏实效性,科研力度、科研投入不够,课题研讨风气不浓。这些问题有些已形成”瓶颈”严重制约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进程。若不从抓紧研究创新环保工作的新措施、新方法,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就必定会更加落后于其它先进地区。
三、要积极研究措施
围绕发展上的差距,积极破解难题,搞好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相结合,力争在“后发快进”上求突破。
1、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满、怕、难、散、懒等思想开刀,将责任落实到人,接受群众监督。对领导干部要加压,定任务、分指标、立军令状,只有负重加压,动力才能加大,潜力才能挖掘。
2、加强机构改革。打破条条框框束缚,突破年龄限制,不搞“一刀切”,把能干事、敢干事、办成事的人才留住,推向前台,树为榜样;对占着位置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干部要坚决拿下来,真正把干部的能上能下落实到行动中。
3、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树什么旗、导什么航至关重要,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经验,介绍科学方法,推动发展。
4、提高三种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应对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提高连续作战能力,树立甘于奉献精神;优化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5、创新五种思路:在为环境管理服务、为企业服务上创新思路;在本站全面发展上创新思路;在加强内部管理上创新思路;在创收渠道上创新思路;在用人机制、人才培养上创新思路。转变片面发展观念,增强人本民生意识,统筹兼顾谋发展。
6、多方筹措经费,保证正常工作运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水环境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对开发、研究、使用环保技术的企业,建议适当给予减免增值税的照顾等。
古人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推进环保事业大发展任重而道远。富有创新和求索精神的全省环保工作者一定能齐心协力,不辱使命,开创环保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