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08-10-30 00:00   【字体: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洪江市自2003年正式启动“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工作以来,始终以“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建设为切入点,把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理念融入发展之中,努力挖掘生态优势中所蕴涵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产业的生态含量,实现了生态优势与产业优势、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的转化。
  一、洪江市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洪江市生态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发展生态产业具有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市生态产业已初具体系,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1、生态农业形成特色,初具规模。绿色种植业方面,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推广水果套袋技术,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共有杂交水稻制种3250亩,优质柑桔23万亩,其中安江、沙湾7500亩蔬菜生产基地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冰糖橙等农产品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同时形成了各类行业协会21个。绿色养殖业方面,通过调整养殖业结构和饲养方式,采用国际禽肉贸易技术法则、兽医管理模式和饲养标准,加快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全市已形成三元杂交猪规模养殖点8个,年出栏三元杂交猪50万头,雪峰乌骨鸡80万羽。绿色环保能源方面,根据200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洪江市将沼气建设工作列为“八件实事”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实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大力建设和推广沼气,现修建沼气池800余个。
  2、生态工业特色初现,稳步发展。通过实施“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当前以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塑料、建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业稳步发展,涌现了港翔实业、博特科技、华宇竹业、光大果酒、洪江市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如港翔实业公司积极开展“三废”利用,不仅将生产烘干用过的炉渣回收利用,并从广西鹿寨、安江纱厂、洪江瓷厂、双溪钒厂购进废查(硫酸渣、炉渣、废石膏模、煤矸石)作为辅助原料,约占原材料的30%,同时投入200多万元更新了除尘设备,修建了三级沉淀池,对车间工业废水处理后再用于生产,目前排放烟尘、SO2经怀化市环保监测均低于国家规定值,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依托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形成规模化系列品牌,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2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初步形成了木竹(笋)、粮食、果蔬、中药材等加工类型企业。
  3、生态旅游逐步启动,潜力巨大。生态旅游方面,已成功推出了“黔城古城文化游”、“雪峰山大峡谷漂流探险游”、“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氧吧游”等旅游品牌。同时,以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发展了森林旅游、探险旅游等生态旅游;以黔城古城、芙蓉楼、托口古商镇、高庙文化遗址、安江农校等风景名胜为重点,依托特有的文物古迹资源,开发了民俗旅游、教育旅游等生态旅游内容;围绕雪峰山大峡谷漂流风景区,渔塘溪苗侗古寨,凤形界竹海,以交通便利、位邻怀化市城郊的双重优势,开发了城郊生态度假游,以景点带度假,以度假促旅游。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对“两点三线”(黔城、安江周边以及209国道、320国道、沅水两岸)进行封山育林。
  4、生态林业优势明显,林产加工循环发展。全市有林业用地225亩,森林覆盖率达64.4%,活立木蓄积量484.5万立方米,林木生态资源丰富,林产加工业不断发展,基本实现了林农增收、企业增效、加工增值、美化环境的生态循环效应。一是以“退耕还林为主、项目资金为辅,群众造林为补”的原则发展生态林业。200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建设工业原料林8.5万亩。二是林产加工初具规模。规范整顿木材加工企业,通过严格审核确定23家木材加工企业;扶持了以华宇竹业、和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以竹木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木材精深加工。三是种苗花卉等产业迅速发展。现已形成“沙湾十里花廊”、“培新花木公司”等规模花卉苗圃场2个,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700亩,实现年产值200万元以上。
  5、生态城建成为新亮点,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制定了《洪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居住用地布局、城市道路交通布局、城市绿化布局、城市景观风貌布局、城市环保环卫”等多项内容,为生态城镇的建设提供了可靠详实的规划依据。二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根据《总规》,制定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明确规定城市建设公共绿地面积人均12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为40%。三是加快黔城垃圾处理场建设,着力提高全市环境质量,黔城垃圾处理场投入资金1270万元,占地98.3亩,总容量75万吨,目前以投入使用。四是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为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我市已规定从2006年6月30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同时,为净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行了室内环境监测项目,推广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生态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规模偏小,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低。洪江市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形成的一些生态特色产业,大都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规模较小,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低。在这些资源型的特色产业中,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一些资源开采装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资源开发浪费严重。如普通锰矿的回采率只有50%。
  2、生态产业配套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代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条件。就洪江市来说,目前在基础设施和生产的配套、生活和创业环境的配套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各类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技术、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不发达,严重制约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3、企业管理水平低,外部发展环境较差。总体上看,生态类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此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洪江市尽管劳动力资源丰富,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实现单位产出所花费的工资额即效率工资水平反而高于沿海地区,由此影响了低工资成本优势的发挥。同时,由于部门利益思想严重,外部发展环境仍然偏紧。
  4、资金投入不足,生态产业化推进缓慢。近年来,在实施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中,大都把着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对生态产业特别是需高投入额的生态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无力投入,导致产业生态化推进缓慢,增长乏力。
  三、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态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区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步,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着力推进“两化”进程。
  1、统一思想,宣传造势,营造“两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围绕生态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培养人们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各级学校进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育,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建设的科普知识。在各公共场所增设有关宣传生态产业建设的设施,广泛开展生态建设的社会公众教育。切实加强干部群众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和宣传力度,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同时,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宣传生态建设的先进典型,为推进“两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全市形成只有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才是发展希望所在的广泛共识。
  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一是建设生态工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严格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提高产业生态效益。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取缔技术落后、污染重、能耗物耗高、效益差的企业。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工业污染,对双溪煤矿、德坤钒厂等企业进行异地搬迁和改造。同时,依托玉皇阁生态产业园的建设,积极开发植物中间体、竹木、优质农产品等各类生态加工项目,逐步实现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二是建设生态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产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逐步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产业经济优势。加大稻田改制力度,改种西瓜、蔬菜、花卉、葡萄等经济作物,提高种植效益。围绕速生工业原料林的开发,重点建设3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怀化市“一线一圈”建设,大力推进“双—托”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双溪—江市景观村建设,构筑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粮油、水果、牲猪、竹木等优势农产品、大宗农产品和资源优势,认真搞好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调查摸底和项目申报,重点发展粮食食品、果汁果酒、动物食品、竹胶地板、竹木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同时,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认真做好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三是建设生态旅游业。对全市生态旅游资源全面普查、合理规划、大力扶持。重点实施“123”工程,即1个中心,黔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2条旅游带,南方丝路商道文化旅游带和百里农耕文化长廊旅游带;3大生态旅游项目,雪峰山自然保护区、黔城小江休闲度假区和雪峰山大峡谷漂流风景区。四是建设生态城市。结合创建全省文明卫生城市,重点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城市噪声和汽车尾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化和景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双溪镇“生态科技示范镇”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镇生态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创建一批生态园林城镇和环境优美乡镇。
  3、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推动“两化”进程提供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两化”工作领导机构,对全市“两化”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定期研究,及时的重大问题,并实行“两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列入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组织环保、计划、财政、税务、建设等部门参与编制循环经济专项发展规划,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出台全市性的“两化”建设规划纲要,将“两化”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实施积极的绿色财政政策,对采用零排放、闭路循环、资源再生的企业,在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贷款担保与贴息等方面予以优惠,对重大循环型技术研究开发实施补助金制度,对中小企业从事的有关环境技术开发项目给予补贴等。同时,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1015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