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全面提升监测能力 实现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发展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08-10-28 00:00   【字体:    

  近年来在湖南省环保局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由于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团结拼搏,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短期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目前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监测系统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县级站监测能力相当薄弱,为环境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很低。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在全省大力推行标准化站建设工作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湘政发(2006)23号,明确要求要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在全省开展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发出《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7﹞56号)和《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的通知》(环办﹝2007﹞117号)。根据上述政策,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继续争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确定全省统一的监测站建设标准,解决人员编制、机构、经费等诸多问题。以此来加快全省监测系统自身建设步伐,建议争取如下政策支持:
  (一)通过政策保障,大幅增加全省环境监测工作投入。争取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为各级监测站的发展奠定政策基础。确定每年由省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并通过标准化基金带动地方配套。
  (二)通过政策保障,为全省环境监测机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依据。争取由省编委出台《湖南省省、市、县环境监测站职责和定编标准》,对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职责和定编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市(州)站的人员编制为60-120人,县级站的人员编制不少于20人。
  (三)通过政策保障,为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业务工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争取由省环保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发文,明确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业务经费、人员经费统一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国家、省、市各级常规任务,须由各级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保证网络正常运行,也便于申请同级财政配套。加强全省环境质量自动在线监测项目能力投入。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水气自动站运行、应急监测等均要预算专项经费。
  (四)建立监测能力建设目标责任制。争取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有关内容写进市、县长环保目标责任状,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在监测站能力建设的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监测经费保证、监测用房、仪器配置(含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专项监测仪器配置)等方面的职责目标和任务。在省级的能力建设设备到位后,市(州)、县(市)必须有配套资金,同级财政需保证运行经费。  
  (五)建立健全监测经费使用督查机制。市、县环保部门不能挪用截留监测业务经费,保证监测经费真正用于监测工作。
  (六)重新修订《省环境监测服务性收费标准》,拓宽收费范围。以保证环境监测行业的保本和盈利,为下一步服务性监测的市场化运行提供依据。
  二、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要继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适应监测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要使环境监测取得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决策者是否敢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超前思考,是否善于把握机遇、改革创新。环境监测无论从管理还是技术层面,都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改革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一)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有效整合全社会的监测力量。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在省局成立专门监测局或处。改革目前一、二、三级站运转模式,从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工作逐步实现上级业务部门直接管理,争取将各级监测站纳入技术型公务员队伍管理。
  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地发展二三级站。选取4-5个基础较好位置适中的市州站作为省级重点站,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承担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等任务的同时,各有侧重地去开发本地区特色性监测项目,形成地区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地区监测工作发展的步伐。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重点县级站建设方案,在每个市州确定2至3个重点发展的县级监测站,在人、财、物、技方面重点予以扶持,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使其对周边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其余县级站应具备常规监测能力。
  (二)加快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步伐,逐步使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各级监测站必须按时通过计量认证,市州站在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实验室认可,通过认证和认可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和改革持证上岗工作,提高各类考核与培训的实效。
  (三)推行监测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整合社会监测力量,开展排污单位监测机构资质认可工作,全省符合条件的重点排污企业经评审合格批准后其污染源监测数据可得到认可。成立省环境监测协会,协会中可吸纳全省主要行业监测站、重点企业监测站及部分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在环境监测领域造诣颇深的高层次科研人员,提高全省监测科研品位。健全纵、横两个网络的建设,有效整合全省监测力量,发挥监测合力。  
  三、上下一心、奋发有为,开创全省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增强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继续不断强化为环境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意识,要不断强化各级监测站的质量意识,要增强各级监测站的网络意识。
  (二)要提高环境管理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事后服务转变为超前服务,要以作为去争得主管部门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提高监测在全社会的地位。环境监测工作面广、量大、责任重,必须依靠各级环境监测站上下一心、形成合力,继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发展,共同开创全省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着力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住进人关,保证各级监测站有75%以上的技术人员比例。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尤其是对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要打破常规,采取特殊的激励措施大胆引进,并为稳住人才以及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严格执行监测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和执证上岗制度,确保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监测现代化的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出一批环境监测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大胆奖励有特殊贡献的科研人员,提高监测人员的待遇和政治地位,使监测人员感到监测工作有干头、有盼头。
  (四)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倡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目前,全省环境监测系统普遍存在任务重、压力大、人手少、经费短缺、待遇较低的情况,这对监测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监测系统职工更要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要牢牢抓住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载体不放松,把全省监测系统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推进先进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总之,要使我省环境监测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形成全面提升全省监测能力与水平的思路,即要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经费保障机制;要推行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的体制;要充分整合社会监测力量,形成较完备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全面提升监测能力 实现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发展

1015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