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年过7旬仍奋战一线的吴金术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0-06-24 15:54 【字体:大 中 小】
【创先争优】年过7旬仍奋战一线的吴金术

湖南省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湖南省肝胆医院院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47岁的韩国患者金虎范握住吴金术的手激动地说,是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红网长沙6月21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 谭晓冬)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本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而他却仍然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平均每天做2、3台手术,成为同事眼中的“铁人”。从医50多年来,他做的2万多里肝胆胰手术无一事故,将肝胆管结石的再手术率从72%降到17%。 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肝胆外科专家,他建立了完整的胆石病诊治体系,刷新了一连串世界纪录,并在国际上创造了第一个以中国姓氏命名的手术范式“吴氏手术式”,以自己在肝胆医学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公认。 他就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湖南省肝胆医院院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年逾古稀的他,他倾注毕生心血于祖国的肝胆外科事业,践行着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誓言,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50余载白衣生涯学无止境 吴金术教授的医学生涯,是从当年偏僻贫穷的湘西开始的。 1962年,他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分到湘西自治州卫校教解剖学和外科学,又在州医院管着18张病床,山区缺医少药让他决心做个好医生。他不畏艰苦,把地下室改造成实验室,将报废物品“改造”成手术器械,“按图索骥”学习不会做的手术。 由于实践机会有限,为了能在第二天保证手术成功率,他曾深夜潜入当地医院太平间解剖尸体,他的妻子至今仍不知情。凭着这种拼劲,他迅速成长为湘西“一把刀”。 13年之后,吴金术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当时国内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曾高达72%,他决心向这种地方性多发疾病挑战,他查阅了30多万字国外文献,翻译了3万字英文资料,先后到沪、川、宁、鄂等地向知名专家求教,休息日到乡下学“杀猪”,终于找到入肝8条途径,总结了1至3级肝管切开技术。 1980年,吴金术参加援外医疗队援助塞拉利昂,学俄语的他39岁突击学英语,冒着酷暑苦战6个月,成绩从7分提高到94分,眼睛却成远视散光。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人、农奴,在塞拉利昂两年时间里,他做了2000多台手术,受到非洲人民爱戴和敬重,他也实现了多年夙愿,火线入党。 特别是一名叫夏克•卡玛拉的病人,身患阴囊橡皮肿33年,阴囊直径达60cm,先后去过英、美等11个国家医疗队,无人能治。经过反复诊查,吴金术为他制订了7种手术方案,成功地完成了手术,仅切下的皮肤就重达78磅,该国留学前苏联的医学博士马蒂惊呼:“这是人间的奇迹”。 吴金术常说,为病人解除病痛是他最大的快乐。从医近50多年做了2万多台手术,最多时一天做9台。有一次,他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心脏一度停搏,却仍惦记着病人,休息一天又站上了手术台。 毕其一生诠释仁术医德 为尽可能减轻对病人的损伤,吴金术把每台手术都当成艺术过程,要求失血量尽可能少,胆囊切除失血不超过200CC,业内评价其“刀法如游丝”。 艺高人胆大。至今仍住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的韩国友人金虎范见到记者,用清晰的语言不住地说道,是吴金术教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金虎范今年47岁,妻子、女儿都是中国人,在湖南生活20多年后,他的中国话已经很流利。今年6月初,他因重症胰腺炎,同时伴有呼吸、肾脏、心脏、肠功能等多器官衰竭入院,按以往经验判断,这种病例死亡率高达99%。接到病例后,吴金术并没有退缩。手术难度非常大,但仍顺利完成。如今金虎范已经能够进食,不久后便可出院了。 今年5月23日中午,沅陵47岁的农民工李本省在当地装木头上汽车时,不小心一根20多厘米粗的大木头从汽车上滚下来,狠狠地撞到车旁的李本省腹部,李本省当场被撞休克。在场的村民将受伤的李本省送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抢救,卫生院的医师当即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打开腹腔,见肝、胰均被打烂,十二指肠断成3截,出血量达到3000cc,卫生院的设施和技术力量无法继续手术,只好用6快盐水垫压住腹腔送往了县中医院,此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县中医院接到患者时,患者的一般情况已非常差,休克、生命体征微弱,腹部包扎的纱布上有大量渗血。县中医院的医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把握挽救患者的生命,于是向省城医师求救。由于伤情严重,家属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做好了后事的准备。 接到县中医院的求救电话时,吴金术教授正在手术台上,听到病情的介绍,吴教授心急如焚,从手术台下来,他来不及吃午饭,就准备出发。5月24日,一路都下着瓢泼大雨,汽车在大雨中减速行驶,平时只要花3个多小时的车程,这次用了差不多6个小时终于到达县中医院。吴金术下车就赶到病人的床旁,询问病情,并安排立即手术。手术开始时,离患者受伤已是27小时。 由于县中医院手术无影灯设备成就,他让医务人员拿来一个加长的手电照射,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终于在7小时后成功的完成了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事后,年逾古稀的吴教授说,这是他几十年行医生涯中第一次遇见的这么严重的腹部外伤,若非及时手术,很可能患者生命不保。 高超的技术实力,加上备受称赞的仁术医德,让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吴金术所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102岁,年龄最小的出生仅2小时。有位肝胆管结石、肝硬化、重症胆管炎患者先后施行肝胆道手术多达8次,吴金术最后挽救了他的生命。他为患者手术取出最重的结石是565克,最多的是6952颗。 他淡泊名利,多年来退还的红包、给贫困病人的捐款不计其数。他曾对一些医院年薪40余万元、提供别墅专车等诱人条件一笑置之,甘守“蜗居”反哺父老乡亲。 勇攀高峰缔造国人传奇 1983年6月,吴金术采用右肋缘下切口,成功为3次手术失败的患者叶某施行全国首例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顺利闯过肝门禁区取出结石,彻底改写了传统肝外取石历史,“吴氏手术式”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义命名的手术范式并得到推广。 1988年他把国际医学讲坛搬到长沙,实现了湖南国际学术会议零的突破。吴金术先后获得了“多囊胆道气囊导管”、“泵式腹腔引流管”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肝管-游离空肠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吻合术”、“胆道气囊导管在肝肠内引流术后应用”等8项创新性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其中难治性胆石病诊疗理论与应用获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去年,他作为华人第一次登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讲堂,作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专题报告。 今年6月,吴金术的第九部个人专著《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治与预防》出版,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面系统阐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专著,成为国内诊治防范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工具书。 他做的2万台肝胆胰手术无一事故,重症胰腺炎抢救成功率达94.6%,近4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无死亡病例;实施肝胆管结石手术、肝胆管盆式内引流1700多例,肝尾叶切除9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治300余例,每一项指标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当年靠3个人、3张床起家的肝胆科,如今已发展为8个病区100多名医护人员,年手术台次5000多台,成为全球最大的肝胆医院。 他笑称,多亏当年在湘西上山下乡锻炼,如今他的身体依旧十分健康。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每年仍要坚持做600-800台手术,平均每天2-3台,手术时间5-6个小时。 祖父活了104岁、父亲97岁、母亲94岁,他相信自己也会是个长寿的人。他承诺:“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没理由不为人民服务。只要党和人民需要,随时都能毫不犹豫地冲到第一线。”
[稿源:红网] [作者:董雷 谭晓冬] [编辑:李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