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2024年省级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大鲵守护之路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4-11-15 15:40   【字体:    

大鲵守护之路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由于生态环境人为破坏、过量捕杀等原因,大鲵野生群体数量急剧减少群濒临灭绝,对物种及其栖息地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湖南省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1995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且面积最大的以大鲵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行政区域涉及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常德市石门县和怀化市辰溪县等36县(区),总面积1428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297公顷,缓冲区面积5111公顷,实验区面积4877公顷。保护区水域涉及澧水、锦江、沱水三大流域,保护河流干流及支流共计745条、总长度约3000公里。

保护区积极开展大鲵人工繁育、增殖放流、巡护执法、生态修复、资源调查、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工作,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大鲵,构建起了保护区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大保护治理模式。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实行严格管护机制。实行三级保护管理(监测)机制,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开展野外调查监测。开展大鲵栖息地视频全天候监测,在大鲵17个出苗点范围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影像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通过样线调查和环境DNA检测等手段进一步掌握大鲵种群结构、活动习性、繁殖习性等基本情况。三是强化大鲵科学研究合作。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南省林科院、吉首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大鲵及鱼类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保护区本底资源数据;开展大鲵种群DNA鉴定,首次确认了中国大鲵、华南大鲵和江西大鲵3个大鲵种群;出版高质量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5SCI论文,获得专利3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1个,获得大鲵仿生态技术成果1四是打造宣教特色品牌与省植物园合作开展科普研学、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开展大鲵文创产品研发,打造集科普、宣传、教育为一体的自然教育模式。在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协助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湖南公共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开展纪录片拍摄,在湖南日报、新湖南等媒体发表宣传稿,持续开展自然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的良好态势。

目前,大鲵保护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形成省林业局领导-大鲵中心监管-管护站点具体负责的三级保护管理(监测)机制。大鲵栖息地环境逐步改善通过开展大鲵出苗点的生境修复,大鲵野外出苗点已修复至10个,其中7个出苗点持续稳定出苗,建设了本地种源野生大鲵的封闭溪沟生态试点大鲵种群数量有效恢复2015年的7000余尾增加至2024年的2万余尾,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物多样性资源明显提高保护区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鱼类88种,超出科考数据20多种;记录鸟类309种,超出科考数据100多种;发现大量保护区新纪录种,包括宽脊疣螈、峨眉髭蟾、金色林鸲、长尾地鸫、四川竹叶青,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海南鳽等。

2023保护区获得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全省自然保护地质量管理优秀等次,入选2023年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并正式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2024年省级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大鲵守护之路

335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