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 索引号:430S00/2025-041736
- 发布机构: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 发文日期: 2025-03-01 11:03
- 名称: 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一、总体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专题学习研讨12次;厅系统每月常态化学法,举办生态文明大讲堂10期、主题读书日12期,邀请生态环境部法规司司长专题宣讲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推动全系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章清单,常态长效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如法网”参学率、参考率、通过率均100%。
(二)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一体部署推进,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师团,在省委党校、省人大等宣讲40余场,党组书记、厅长刘群等厅领导带头宣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配合大气“一法一条例一规定”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并积极整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沟通联系率、按时办结率、代表满意率均100%。
(三)不断完善依法治污法规制度。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参与立法,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湖南建设,配合出台《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率先发布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监测2项地方标准,立法经验获生态环境部专报推介;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严格执行法定程序,13件法律法规配套文件均报省政府审查登记。
(四)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组织“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助力长赣铁路等重大项目落地;全系统网上环评审批5000余件,推进“一证式”监管,推行“不见面审批”“一次也不用跑”,较法定时限压缩55.5%,政务服务满意率100%;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依法免罚454宗,纳入正面清单企业1068家,非现场执法2551家次,减少对企业“打扰”;建立湘资沅澧干流和洞庭湖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联防共治,连续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378件,涉赔偿金约9.8亿元,居全国前列;推进信访法治化,依法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厅机关多年保持零败诉,全系统行政复议纠错率在20个行政管理领域中最低。
(五)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印发全系统精准普法工作方案,举办首届“法治护航美丽湖南”生态环境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全系统及公众法治素养,获省普法办宣传推介;主动会同省人大、省普法办编印多种普法手册,初步构建立法、执法、司法全链条普法机制;在圭塘河宪法公园创设生态环境普法专栏,指导芙蓉区创新开展“大樟树下话环保”普法活动,推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普法,引导全社会以法治力量守护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六)大力强化法治保障。党组联合省委巡视办首次对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分局党组织开展专项巡察,“刀刃向内”强化垂直管理;推动实现乡镇、街道生态环境机构全覆盖,依法赋权秸秆等执法事项,打通最后一公里;累计选派执法骨干1996人次参加国家帮扶活动,350人获生态环境部表扬;连续9年组织执法大比武,评选“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和巾帼建功标兵;强化科技赋能,生态易测项目获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示范案例,数据要素助力执法监管能力提升项目获“数据要素X”大赛湖南分赛决赛一等奖,洞庭清波智慧监管平台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案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治意识不够。全系统法治意识有待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法规标准体系性不够。噪声地方立法还未出台,新污染物治理等地方标准还不健全。三是执法质效不够。企业违法排污时有发生,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执法质量有待提升。四是普法广度不够。公众对生态环境法治认识不清,有的企业履行法定职责不到位,新技术和社会力量普法还不充分。五是法治保障不够。垂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基层执法车辆装备保障不足,法治能力参差不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之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二是进一步完善立法。推动出台噪声等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开展地方标准体系研究,以良法促善治。三是进一步优化执法。严格涉企检查,强化执法监督,推行“平台之外无办案”,让执法力度、温度和透明度可感可及。四是进一步创新普法。持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普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五是进一步强化保障。出台本系统法治建设若干措施,大力提升依法治污能力。
信息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