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索引号:430S00/2025-021809
- 发布机构: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 发文日期: 2025-01-27 14:54
- 名称: 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编制,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六个部分组成。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全会、省生环委全会精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政府主动信息公开。公布规范性文件。发布《湖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省生态环境科普和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公布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息和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信息。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湖南期间,公开边督边改信息33批,公开省级督察转办群众信访件20批和14个典型案例。公布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实时发布地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自动站监测数据;每周发布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每月发布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地表水水质排名。公布生态环境管理情况。公布64篇美丽湖南和“夏季攻势”典型案例。公开8批生态环境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公开7起投诉举报典型案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受理、审查、审批全过程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公布《工业炉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3082-2024》等标准3项。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依申请公开规定,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并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24年共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82件,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办理答复。从申请途径看,主要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在线申请;从申请内容看,主要是申请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等政府信息。妥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件,全省系统生态环境领域复议纠错率在全省20个行政管理领域中最低,厅机关连续多年保持“零败诉”,树牢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良好形象。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对广泛涉及社会公众的重要生态环境政策,公开征求意见。统一发布并动态更新我厅制定的文件。共发布13件规范性文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确定55个规范性文件有效。
(四)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充分利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传递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厅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传播,解读最新政策;通过一图读懂、短视频、动画等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利用“湖南生态环境”视频号,制作发布科普短视频,向公众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及时回复网站公众咨询和政务新媒体后台留言,解答公众疑问。积极推动了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全年在门户网站发布信息2975条,发布解读类信息25条。专题专栏新开设1个,维护数量16个。办结网上咨询607件,征集调查7期,收到意见154条,在线访谈3期。微博发布信息2745条,微信发布信息2707条。
(五)监督保障情况。根据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对网站管理相关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好网站内容审核发布、栏目调整及日常运维等工作,确保网站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及时传达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及时发布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完成多个栏目的增减与优化工作,如开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专栏、新增“生态环境专家库”外部链接,做到定期更新、及时发布。定期开展网站巡检,结合省政府办公厅通报的相关问题,召开会议部署整改任务,调度整改情况,及时落实整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是部分主动公开目录内容仍然存在内容不全面,阅读体验感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部分政策存在形式化解读问题,未能站好群众立场找准解读重点和合理形式。三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下一步,进一步健全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制度,逐项明确公开主体、方式、渠道、责任等要素,形成主动公开事项目录。积极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撰写解读文章、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政策解读。拓展和优化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栏等渠道,提高政务公开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