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在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1-10-28 15:23   【字体:    

(2011年9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涉及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件重要大事。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分析面临的形势,推广先进地市饮用水环境安全应急保障经验,宣传贯彻环境保护部《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临沂、徐州、吉林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先行一步,开展了大量的先期试点工作。结合张力军副部长讲话和三市发言,我想就学习领会张力军副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讲四点体会,即重点、难点、突破点和亮点。

      第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涉及饮用水安全比例大,“十一五”期间发生了34起重特大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占全部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70%。今年上半年发生的20起涉及饮用水安全突发环境事件有4起是重特大事件。各地在处置过程中积累了一套办法和经验,做了很多探索。如今年浙江杭州笤溪饮用水水源水质异常事件,当地政府通过错峰取水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饮用安全。四川岷江电解铝垮坝事件,地方政府通过“半库迎峰、放水稀释”的办法,以及实行人工增雨等应急处置措施,保证了出境水质达标,避免了对重庆嘉陵江水质安全造成威胁。实践证明,从资金投入环节看,事后重建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无论是《工作指南》,还是张力军副部长讲话,都把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作为重点。做好预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

      如何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首先,要分清风险环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风险源,二是水源地,三是连接这两者之间的连接水体,这三者组成了整个风险防控体系的防控目标。其次,要判断在哪个风险环节采取防控措施最有效。风险源是指工矿企业、危化品储存场所、运输工具等,对它的风险防控措施,在很多文件都有要求,而且已经明确企业是防范风险治理隐患的主体责任。饮用水水源地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做了很多工作,污染一旦到了水源地,基本没有有效措施。因此,风险防控的重点是在连接水体上,这也是目前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在连接水体上采取防控措施,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最有效地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对饮用水水源地影响的根本办法。再次,在连接水体上要建设风险防控工程。在演练片中大家已了解到,临沂的武河湿地实际上就是连接水体上的一个“大应急池”,是临沂市整个城区风险防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作典型区域性事故应急设施。在连接水体上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还包括充分利用库、渠、闸、坝等水利设施,这是政府和环保部门需要极大加强的。政府早做准备,早做安排,一旦发生事情就能够及时控制,避免造成更大危害。最后,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开展示范。张力军副部长强调每个省都要选出2-3个地区进行示范。示范区域怎么选?示范怎么做?实际上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并具有代表性区域,示范的核心是完善连接水体风险防控措施,把握住这个重点,示范工作基本就能搞好。

      第二,预警体系的建设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

      预警体系的建设是难点,体现在一是需要技术设备,二是需要建设投入,三是需要成熟的方案。首先要统筹预警资源。常规监测是预警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369举报、日常的监管也是早发现问题、早预警的一个措施。山东省实施的“超标即应急”实际上就是一种预警,超标了就开始预警。其次要针对性增加预警手段。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即水中污染物多,对饮用水的影响就有109种指标,对 109项指标不可能全部实现在线监测,采用生物毒性综合监测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生物体跟人体是最接近的,生物不出问题,人一般不出问题;生物出现异常了,再溯源查找什么原因造成的,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第三要开展生物预警试点。生物预警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四代了,那么这套预警体系在中国能不能用,怎么用,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很重要的关系。目前环境保护部已选取部分城市开展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生物毒性综合预警试点工作,各地也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生物预警方面的工作。通过早预警,才能早发现问题、早报告、早处置。所以说,在整个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体系中,预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难点。

      第三,预案体系的建设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突破点

      张力军副部长强调,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饮用水水源地全过程应急管理体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区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到事后的管理,恢复重建,如何才能实现用五年的时间把这个体系建设起来?突破点在应急预案。预案有政府的预案,有部门的预案,有风险源单位(企业)的预案,还有专项的预案。各地要以建立健全水源地预案体系为抓手,落实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项要求。

      首先,通过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管理确定风险源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心。通过对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引导企业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注的重点不是防爆炸、火灾、泄漏事故发生,而是事故发生后,保障事故水(包括在事故过程中产生的泄漏物料、污水、消防水等)在应急状态下在厂区内得到处置,不排向外环境。预案内容应强调是否有足够容量的应急收集设施,以及保障应急收集设施正常发挥收集作用的相关管理措施。什么时候启用应急收集设施?谁来启动?这样企业预案才能做细。一旦事故水超过应急池的容量,还要考虑利用其他设施收储、处理,比如周边有没有应急池能用上,能不能连通上,或者是应急池满了能不能用槽车运走。如惠州中海油炼油设施爆炸事件,六万方的应急池不够了,在厂界采取拦截、吸附等措施;今年大连中石油油库爆炸事件,800吨油罐烧掉了,应急池储存了一部分,应急储罐储存了一部分,进海之前的防洪堤储存了一部分,没有让事故水进入渤海,避免了对渤海的污染。

      其次,通过政府应急预案管理完善连接水体应急措施。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做的主要是一旦事故水在企业内部控制不住进入外环境,怎么在连接水体上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闸、坝调度,采取拦、导、疏、治等措施,通过这种放大了的“环境应急收集、处置系统”,控制涉水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和危害后果,而不是说只依靠指挥系统成立几个组就算预案了。针对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明确哪个地方有什么设施,应该在哪控制,包括监测方案、工程设施等,并明确启动工程措施的部门及其职责。

      再次,通过部门预案推动部门联动、跨界联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要强调具体的协调、联动,包括部门之间的联动。突发事件往往是由多个事件组成。如今年浙江的苯酚翻车事件实际上是由三到四个事件组成的:第一个事件是交通事故,撞车了;第二个是环境污染事件,消防部门没有经验把水冲下去了,进入了新安江,由交通事故次生了环境污染事件,这是环保部门要管的事;第三个是停水事件,污染影响到了饮用水水源地,自来水厂深度处理仍然不能满足饮用水标准,四个水厂停止取水,停止供水,导致了停水事件,这是城建部门和卫生部门的事;第四个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如果供水事件处理不当,老百姓没水喝了,市场上也买不到水,可能发生打砸抢,就会引起社会事件。部门预案就是要强调一个事件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供水事件要怎样协调?水利部门在调节闸坝方面怎样协调?还有其它部门怎样协调?跨省的怎样协调? 等等。

      最后,通过预案体系建设全面推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编制要因地因事而异,原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组织体系是什么,这些都不是一样的。预案的管理也要全过程管理,预案编制前、编制中、编制后都要做大量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各项要求落实下去。通过预案编制前开展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展风险排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进行风险防控,解决环境风险管理思路不统一问题,将预防工作做到实处。通过细化预案编制内容,企业的预案和政府的预案,明确每个人要干什么,每个岗位要干什么事,每个部门要干什么,实行卡片式管理,切实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应急响应科学化水平;通过部门预案的制定,将各部门职能明确下来,从而推动部门联动和跨界联动机制的形成。预案编制完成后,要组织对现有预案进行评估,要注重政府预案、部门预案、企业预案之间有效衔接;要开展演练,根据水源地风险防范情况和管理现状,充实和完善预案内容,形成预案动态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第四,特殊时期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亮点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在发生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重大旱情、冰冻雨雪等重大自然灾难时,很多地方环保部门不知道干什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给政府提什么建议。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尽职尽责,如果不积极主动开展一些工作,就有可能出问题。《工作指南》为大家梳理了一个比较清晰脉络,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防范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风险是工作重点。地震期间,要严密监测水源地水质情况,及时排查隐患,采取临时或应急措施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汛期要重点监控、防范企业趁汛期偷排超标污水,出现泥石流等灾害时要防止水源地污染;重大旱情期间在严密监控水质变化的同时,要防止新增污染负荷,保障新增水源水质安全;在雨雪冰冻时期,要密切关注融雪剂的使用对水源地的影响,以及风险源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测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工作指南》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做好了就是亮点。

      上面是结合《工作指南》和张力军副部长的讲话谈了四点体会。下面针对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要求。

      第一个是要汇报好。大家要把张力军副部长的重要讲话和指南中的要求及时向党组汇报,水是我们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饮用水的环境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所以这个事情是我们环保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张力军副部长讲话和指南说的很清楚,大家一定要向党组汇报,也要向政府汇报。

      第二个是要解读和传达好。环境保护部将在《中国环境报》上对《工作指南》做出专门解读,从明年开始组织开展饮用水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各省市环保厅局也要组织解读,解读怎么应用,怎么传达到各个区县,这项工作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

      第三个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刚才,我已经把重点、难点、突破点和亮点都给大家介绍了。《工作指南》是全国环保系统集体的智慧,讲得比较细,内容非常深厚,大家要根据《工作指南》,结合本身的特点,拿出本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一揽子方案。各省要在今年11月底前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向部里报告,内容要包括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情况,各省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点选取情况,依托《工作指南》下一步开展工作计划等。到时候部里要有一个汇总。

      同志们,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会议部分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在此我谨代表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向山东省及临沂市政府、环保部门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和热情周到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全体与会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谢谢大家!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在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

1014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