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4年5月15日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
||||||||||||||||||||||||||||||||||||||||||||||||||||||||||||||||||||||||||||||||||
建设单位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
||||||||||||||||||||||||||||||||||||||||||||||||||||||||||||||||||||||||||||||||||
法人代表 |
杨群林 |
联系人 |
呼平一郎 |
||||||||||||||||||||||||||||||||||||||||||||||||||||||||||||||||||||||||||||||||
通讯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139号 |
||||||||||||||||||||||||||||||||||||||||||||||||||||||||||||||||||||||||||||||||||
联系电话 |
13973389566 |
传真 |
|
邮政编码 |
412007 |
||||||||||||||||||||||||||||||||||||||||||||||||||||||||||||||||||||||||||||||
建设地点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荷塘区、石峰区、株洲县等 |
||||||||||||||||||||||||||||||||||||||||||||||||||||||||||||||||||||||||||||||||||
立项审批 部门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湖南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 |
||||||||||||||||||||||||||||||||||||||||||||||||||||||||||||||||||||||||||||||||
建设性质 |
■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
移动移动服务(I6312) |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20m2/站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 |
||||||||||||||||||||||||||||||||||||||||||||||||||||||||||||||||||||||||||||||||
总投资 (万元) |
172.5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17.2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1% |
||||||||||||||||||||||||||||||||||||||||||||||||||||||||||||||||||||||||||||||
1项目背景 根据业务需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拟在株洲市天元区、荷塘区、石峰区、株洲县等建设17个通信基站,为了切实做好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和《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该公司特委托具备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对本期基站建设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接到任务后,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成立了项目组,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并与建设方有关技术人员就本次建设基站的技术参数和基站周围环境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讨论,经现场调查,目前本项目基站已建,其中14个已开通,3个未建。在环评过程中项目组对本项目所有基站进行了现场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 编制依据 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 (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 (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1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1号令,2008年9月2日); (8)《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部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24号公告,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9)《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2.2 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2.1-2011); (2)《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8)《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09); (9)《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 (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2.3相关文件资料 (1)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委托书; (2)废旧蓄电池处理证明; (3)基站信息总表。 3工程概况 3.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计划投资约172.5万元,共计17个(其中包括已开通运行基站14个,未建基站3个)。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传输网扩容,以及基站传输接入网等,基站设备实体一般由机房、馈线和天线及安装天线的支架、铁塔所组成。基站机房的主要设备包括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功率放大器、耦合器、合路器、双工器及馈线等信号收发设备以及电源柜和备用电源等辅助设备,主要采用诺西、通宇通讯、摩比公司的产品。 3.2基站分布 本项目建设站点分布于株洲市天元区、荷塘区、石峰区、株洲县等,相关区县的建站数量见表1-1,每个基站具体技术参数详见附表1,每个测试基站具体情 况详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报告》。 表1-1 株洲分公司本次环评基站分布情况一览表
按照基站所处环境,本次全部为城区站,本项目没有基站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 4 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属于信息产业类,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章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提出要“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建设,积极采用软交换、智能光网络等技术,构建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干线传输网络,促进网络升级换代,大幅提高信息交互能力。扩大网络覆盖面,将信息设施作为公用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城市光纤入户连接的“最后一百米”问题。积极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率先推动长株潭建成宽带立体的高速信息城域网,实现无线宽带连续覆盖和无缝应用。” 本项目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符合《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此外,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优化当地通信系统结构,增强通信网络覆盖,提高移动通信能力和移动通信的可靠性,改善通信质量,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本项目已完成选址和基站建设工作,其中大部分基站选择建设于城市建筑物楼顶,利用已有房间作为机房或者在楼顶新建活动板房为机房,其建设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另少部分选择在地面架设,需建设塔桅和小型机房,需要永久占用小面积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植被地形等造成轻微的破坏,但因单站占地面积少(平均约20m2/站),且分布非常零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运行期间,主要为天线向周围发射电磁波通信信号,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此外,由于机房配备空调,位于机房外部的压缩机运行时产生噪声影响。基站是自动化运行,无人值守,因此不存在废气和废水污染,基站配备的蓄电池组在超过其有效使用期后产生废旧蓄电池组。本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详见表1-2。 表1-2 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施工期、运行期各环节产生的污染物详见图1-1,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电磁辐射,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电场强度、功率密度。
图1-1 通信基站产污节点图 6评价技术路线、工作重点及流程 6.1 评价技术路线 本项目共建设基站17个,本次评价对拟新建基站进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包括未建基站及已开通基站),并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本项目所有基站进行测试,同时采用电磁辐射预测模式以及叠加、校核计算的方法对基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基站的各类型基站的理论安全防护距离以及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6.2 评价工作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具体包括: (1) 工程分析; (2)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 (3)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 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结论,论证其环保可行性,并提出基站在今后运行中需要采取的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措施等。 6.3 评价工作流程 图1-2 评价工作流程图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期工程共建设移动基站17个,其中7个新建独立站,5个共址基站。目前本项目基站14个已建成投运,3个未建。 与本期项目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及环境问题主要是站址周围环境原有基站、输电线路等产生的电磁辐射。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委托我单位进行现场监测的投诉基站约20多个,均未发现超标现象。经联合当地环保部门对公众开展现场科普宣传、调解,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疑虑和恐慌,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此外,本期工程部分基站建设于商业区或工业区,环境背景噪声对该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噪声污染。
|
|||||||||||||||||||||||||||||||||||||||||||||||||||||||||||||||||||||||||||||||||||
二、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株洲位于湖南省中东部的株洲高新区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株洲市的新城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株洲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贯通中国内地的东西南北;贯通中国南北的公路大动脉北京――珠海的高速公路、北京――深圳的107国道、北京――广州的106国道,与贯通中国东西的公路大动脉上海――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上海――昆明的320国道均在此交汇,形成了中国南方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距株洲黄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距大托铺货运机场25分钟车程;千吨级轮船可经由湘江至长江直达上海黄浦口岸。”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2 社会环境概况 株洲,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就座落在株洲市境内的炎陵县。炎帝陵已成为当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凭吊先尊的圣地。湖南省和株洲市每年定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 与炎帝陵紧紧相邻的桃源洞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罕见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又是空气负离子高含量地区,还有甲水、田心里、桃花溪、珠帘瀑布、石板滩、狮子岩、龙潭天河等景区景点40多处,是一个集科学考察和风景观赏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株洲市区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景色秀丽、风貌宜人的奔龙公园、石峰公园,气势宏伟、具有纪念意义的炎帝广场,都是人们文化休闲的好去处。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纪念地有100多处。醴陵、攸县也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醴陵市的“先农坛”、 “东富寺”都是毛泽东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地方。在株洲市所辖县市境内,还有东吴建宁县城遗址、宋明渌江书院、清代洣泉书院、宁太一墓、李立三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相继安排了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等13个重点项目在株洲兴建。这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布点,不仅构架了工业新城,而且逐步带动了株洲地方工业、劳服企业、乡镇企业和区街工业的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电力、煤炭、轻工、纺织、电子、塑料、皮革、服装、制药等多业发展的工业格局。现在,全市乡以上企业已达1800余个,其中大、中型企业62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17亿元,比1949年增加约47万倍。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为1949年的5200多倍,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综合实力主要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跃居到第26位。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自从实行市带县体制以来,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1995年,株洲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亩产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过吨粮成果。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5.1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84.83万吨,比1950年增加4.6倍;生猪饲养量增加18.54倍;水产品产量增加6.8倍;经济作物达38.82千公顷。
|
三、环境质量状况
本次环评测试的3个未建基站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作为该市环境中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背景值。 表3-1 未建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背景值测试结果
由该统计数据可知,本次环评测试的3个未建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背景值调查结果为0.01~2.91μW/cm2,统计数据作为本次环境中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背景值。3个测试基站周围地面环境和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远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基站建设区域电磁辐射总体水平不高。 根据以上各基站的背景值测量结果,说明选址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能够满足建站要求,具有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容量。 2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2.1评价范围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中第3.1.2款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的确定遵循下列要求: (1) 发射机功率P≤100kW时,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为0.5km的范围; (2) 对于有方向性的天线,按照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内评价到0.5km,如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内时,应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场强测量。 (3)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规定的监测范围是: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 根据上述规定、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以及评价单位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现场测量经验,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以基站发射天线为中心,距离发射天线中心半径50米范围。 2.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相关要求,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移动基站大多数为落地塔,少部分架设于居民楼、办公楼楼顶。本项目各基站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站天线50m范围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的建筑物内的居民和人群。根据上述标准,本次测试的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表3-2。各测试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相对位置及照片详见监测报告中附图。
|
表3-2 测试基站周围环境及主要保护目标表
注:(1)基站天线设置在上人屋面时,表中与周围敏感目标的垂直距离指天线底部与楼顶屋面的垂直距离。(2)基站天线设置在非上人屋面时,表中与周围敏感目标的垂直距离指天线底部与最近敏感目标的垂直距离。(3)对于落地基站,表中与周围敏感目标的垂直距离指天线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4)距离指在天线主瓣方向上,周围敏感目标与基站天线的水平或垂直距离。评价工作根据往年评价工作经验,考虑屋顶基站与周边建筑水平距离一般能满足水平防护距离要求,因此本表对该类基站只测量核查垂直距离。而对于垂直防护距离可能不满足要求的基站,本表对基站的水平距离进行现场测量核查。布点详见监测报告点位示意图。 由表3-2可知,本期现场监测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居民区、商住区、学校。 |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电磁辐射 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对公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为电磁辐射源在接受点产生的功率密度小于0.4W/m2(40μW/cm2),如下表4-1所示: 表4-1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2. 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次环评中基站位于农村居住区的执行1类标准,基站位于城市居住区的执行2类标准,基站位于其它区域的执行3类标准,基站位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执行4a类标准,铁路干线两侧区域执行4b类标准。
|
||||||||||||||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 电磁辐射评价标准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规定:“4.1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总和,即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要求。 4.2 单个项目的影响 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场强限值的1/ 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取GB8702—88中功率密度限值的1/5(即8μW/cm2)作为评价标准。如下表4-2所示: 表4-2 项目评价标准
2. 噪声 施工期: 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表4-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运行期: 空调设备执行《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额定制冷量为2.5~4.5kW时,室内机噪音小于45dB(A)、室外机噪音小于55dB(A)。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3. 固体废物标准 本项目基站报废蓄电池属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本项目基站的设备、电源柜、空调等设备报废时应执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1号)。 |
||||||||||||||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
|
五、工程分析
1 移动通信基站概述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与无线蜂窝网络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基站主要起中继作用。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无线信道连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而主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常采用有线信道连接,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移动通信基站一般由基站机房、基站设备、传输设备、动力设备、馈线、天线和天线支架等设备组成。基站设备主要由基站控制器件、收发信机(TRX)及其他辅助设备。 基站站房应有足够的承重,天线一般架设在建筑物顶部,且不宜过高;在绿化带、公园、路边等建设的基站主要是引入可靠的交流电即可。基站的配电电压是380V交流电,经整流为48V直流电供应机柜使用,并有蓄电池做备用电源,蓄电池供电一般可以应急工作10个小时,当电网供电因故断停后,自动切换为蓄电池供电。基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在20~50m2。 基站机房室内设备包括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功率放大器、耦合器、合路器、双工器主设备,馈线、跳线等信号收发设备、以及电源柜和蓄电池、走线架和避雷器等辅助设备。一般机房内基站设备布置详见图5-1。 图5-1 基站机房设备组成 基站室外设备包括馈线、铁塔和天线、天线支架等(见图5-2)。天线挂高一般城区保持在30米,乡镇基站一般保持在40-50米左右。 图5-2 基站机房外设备组成 本次评价基站采用的设备是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要求的通信设备,发信机设备具有功耗低、效率高等性能。环评报告中基站的设备参数均由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供,具体参数见表5-1。 表5-1 基站主要技术参数汇总表
2基站天线系统 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为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在移动网络通信中从基站天线到用户手机天线,或从用户手机天线到基站天线的无线连接,它的运行质量在整个网络运行质量中所占的位置是十分明显的。由此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和范围亦与天线有着密切的联系。 (1)天线的形式 根据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提供的资料,基站天线全部为定向天线。定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度范围辐射,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定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城区小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小,用户密度大,频率利用率高。定向天线的外观见图5-3。 (2)天线的基本参数 天线的基本参数包括: ① 天线的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增益一般与天线方向图有关,方向图主瓣越窄,后瓣、副瓣越小,增益越高。不同类型天线,其方向图波形不同。定向天线增益方向性模拟三维图见图5-4,定向天线增益方向图见图5-5。 ② 前后比: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电平之比称为前后比。前后比越大,天线定向接收性能就好。 ③ 波束宽度:在方向图中通常都有两个瓣或多个瓣,其中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称为半功率(角)瓣宽。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天线辐射的水平波束宽度决定了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水平覆盖的范围;天线垂直波束宽度则决定了传输距离及纵向覆盖的单位。上述范围亦确定了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辐射影响范围。 ④ 下倾角:指定向平板天线的下倾角度.主要用于控制干扰及增强覆盖。 ⑤ 极化:天线辐射的电磁场的电场方向就是天线的极化方向。通常有垂直极化、水平极化、+45度倾斜的极化、-45度倾斜的极化等极化方式。
(3)天线的架设方式 天线的架设方式根据基站的位置一般有楼顶抱杆、楼顶铁塔、角塔和管塔以及水泥杆。位于城市中的基站大多设于建筑物的楼顶,采用楼顶抱杆或者楼顶铁塔的方式架设天线(如图5-6),位于乡镇的基站则大多采用落地塔或楼顶塔的形式(如图5-7)。
图5-6城市基站典型的天线架设方式 本项目的基站天线类型全部采用定向天线,极化方式为垂直极化,天线架设方式包括楼顶抱杆、地面美化塔等。 (4)天线的高度 天线高度直接影响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台测得的信号覆盖范围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天线所发射的直射波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二是到达该地点的信号强度足以为移动台所捕捉。 3 基站选址原则 (1)基站选址宜在地势相对较高或有高层建筑、高塔利用的地方。如果高层的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高度要求,应有房顶设塔或地面立塔的条件,以便保证基站周围视野开阔,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的高大建筑物阻挡。 (2)尽量不要在电磁辐射本底值高的区域建设与其它系统共址的基站。在电磁辐射本底值较高的区域建设基站时,建站前一定要进行本底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拟建基站的天线参数和发射高度,确保基站建设满足相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 (3)建设单位在基站选址时除了考虑网络覆盖和信号外,还要认真考虑拟建基站对周围环境和居住人群的影响。对于在前期选址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在施工前应与当地的社区委员会沟通,取得当地群众的支持。 (4)市区基站应避免天线前方近处有高大楼房而造成障碍或反射后对其周围基站产生干扰,也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民事纠纷。基站定向天线三个电磁波主瓣尽量避开周围高层建筑,实在避不开时,如距离较远,可采用低增益的天线、调整天线下倾角度或将天线挂高适当升高使天线与前方居民楼有一定高差等方法避开电磁波主瓣;否则应另行选址。 (5)新建基站选址应当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尽量采用小型化、隐蔽化等美化建设方案。 (6)新建基站在居民区选址的,应优先考虑设置在非居住建筑物上,尽量远离敏感建筑物,并通过升高天线,减小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天线的增益,减轻基站周围环境及保护目标接受的电磁辐射强度。 (7)基站宜选在人为噪声及其他无线电干扰小的地方。尽量避免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附近。 4基站载频配置原则 (1)对于有建站条件(站间距较大而且有加站可能的)和有覆盖改善需求的区域尽量考虑小区分裂;同时,对于话务量和拥塞率较高的市区和县城的基站,前期建设是为了覆盖较大的范围,天线挂高较高,后小区分裂后,周围基站挂高和这种基站高差太大,造成话务量吸收不好。对于这种基站考虑搬迁或把天线挂高降到和周围基站等高后,再预测话务量情况,确定是否需扩容或小区分裂。 (2)分析基站各扇区的话务量,根据话务量预测来确定不同的载频配置。对于三扇区话务量差别很大,考虑调整方位角后均衡各扇区的话务量,不盲目扩容。 5 污染源分析 本期工程为移动通信建设工程,工程产污过程如图1-1所示。 5.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间,基站的基建、核心网、无线网、电源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安装将会不同程度的对环境产生一定量的噪声、废水、扬尘、固体废物和生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采取楼顶抱杆和增高架方式建设的基站 本期工程部分基站采取楼顶抱杆和增高架方式单独建设基站,这些基站利用现有房间作为机房,其建设过程主要为设备的安装。主要噪声源为电钻,其源强约为65~80dB(A),在单个基站施工过程中使用时间较短,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但由于这一类型基站一般都位于城区,周围居民区密集,基站设备安装时的噪声将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夜间施工。 这两类基站在施工期不产生扬尘和废水,因此对大气和水环境无影响。此外,施工结束后少量的建筑垃圾由施工人员收集回收,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采取地面铁塔(或管塔)方式建设的基站 a. 本期工程另一部分基站采取地面铁塔(或管塔)方式建设。需要建设地面管塔、铁塔和小型机房。据同类型工程调研,基站施工土建工程量小,又分散,以人工为主,辅以简单的小型施工机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等几个阶段中,主要噪声源有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及汽车等。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见表5-2。 将表5-2中数据对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可知,大部分施工机械在30m远处的噪声值均超过了施工阶段噪声限值。 单台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A(r)-预测点的噪声值; LA(r0)-参照点的噪声值; r、r0-预测点、参照点到噪声源处的距离; a-空气吸收附加衰减系数(1dB/100m)。 表5-2 主要施工机械(单台)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变化 单位:dB(A)
b. 本类型基站在施工期间将产生少量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但其产生量很小,浓度较低,因此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通过经常向施工路面洒水,保持地面湿润可以有效减少扬尘,将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控制到可接受的水平。 c. 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及配套机房施工,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用人工拌和,塔基及配套机房的施工废水量很小。施工人员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原有设施处理。 d. 塔基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式基础,塔基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就地平整填埋。 e.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铁塔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的不利地形和地质进行一定的修整,在一部分基站周围还需要开挖排水沟等设施,对周围的植被、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 基站建设过程中,其数据光缆利用现有网络直接接入。农村部分基站数据光缆的接入需铺设一定长度的地下光缆管道,埋深约0.5米,管道沿山坡和道路两侧路基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在铺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涉及沟槽开挖,产生少量土石方(约280m3),会造成地表部分植被破坏和少量水土流失,但在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及植被恢复的防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5.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移动通信基站由室外和室内两部分设备组成。室内设备有基站控制器,信号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双工器及部分馈线等。这些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已采取了较好的屏蔽措施,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室外设备有馈线和收、发天线。基站运行时其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使周围电磁辐射场强度增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影响,这是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 (1)电磁辐射源 基站室内部分的主要设备有基站控制器、信号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双工器及部分馈线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已采取了较好屏蔽措施(金属机箱),并且设备放置在机房内,经过墙体和机房门的屏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室外部分的主要设备有馈线和收、发天线。通常基站的接收和发射共用同一付天线。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是手机用户用无线与基站设备连接的信息出(下行、发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载有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能量转换器。基站发射时,调制后的射频电流能量经基站天线转换为电磁波能量,并以一定的强度向预定区域辐射出去;手机用户信息经调制后的电磁波能量,由基站天线接收,有效地转换为射频电流能量,传输至主设备。这样就构成了无线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网为扩大用户量,扩大服务半径,保证通话质量,就必须在城市空间建立若干个具有一定发射功率的移动通信基站,每个基站都要根据服务区范围及用户手机使用状况发射不同强度的电磁波,附近空域中的电磁辐射场强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时则产生电磁辐射污染。 移动通信基站的主要电磁波发射源是其天线系统。由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可知,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强度将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 本次环评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发射频率范围为2570~2620MHz、2010~2025MHz频段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所产生的。
(2)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主要是机房和基站产生的废弃电子产品、废旧蓄电池。 基站备用电源选用免维护密封蓄电池组(一般情况下采用市电供电,蓄电池只在停电情况下临时使用),每个基站2组(每组10只),使用寿命约5年,因替换蓄电池约产生报废蓄电池每5年34组(共计340只);另外,基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会产生少量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及零部件,其产生量为约5-6块/年·站。 (3)噪声 本期工程建成后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在机房,包括机房内设备产生的电磁和振动噪声、空调室外机产生的噪声、设备运行时散热风扇等产生的噪声。 部分基站利用旧机房或与联通、移动基站共站共享,仅适量增加相关设备,建设前后机房噪声水平变化不大,因此不会加重对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新建机房,营运期新建机房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房内电子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设备振动噪声、空调外机、散热风扇等相关设备。为此,公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① 机房内电子设备采取减振、隔声(利用机房墙壁和铁门隔声)措施; ② 空调外机、散热风扇在选型时就选用低噪设备,符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额定制冷量为2.5~4.5kW时,室内机噪音小于45dB(A)、室外机噪音小于55dB(A)标准。 机房噪声源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机房厂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规定限值,即农村、居民区住宅区、学校、行政办公区等区域的执行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基站位于商业、集贸、商住混合区等区域的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因此,机房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4)其他 移动基站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污染物。
|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 放量(单位) |
大气污染物 |
无 |
无 |
无 |
无 |
水污染物 |
无 |
无 |
无 |
无 |
固体废物 |
基站备用电源选用免维护密封蓄电池组(一般情况下采用市电供电,蓄电池只在停电情况下临时使用),每个基站2组(每组10只),使用寿命约5年,因替换蓄电池约产生报废蓄电池每5年34组(共计340只); 另外,基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会产生少量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及零部件,其产生量为约5-6块/年·站。 |
|||
噪声 |
本期工程运行期间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房的空调室外机噪声、机房设备运行噪声,其中,空调室外机噪声小于55dB(A)。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
电磁辐射 |
基站运行时,TD-SCMDA和TD-LET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发射频率范围分别是为2010~2025MHz、2570~2620MHz的电磁波。 |
|||
主要生态影响: 落地铁塔会占用部分土地(占地面积约为20m2/站),造成部分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少量的水土流失。 部分农村基站数据光纤的接入需铺设地下管道,在铺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会造成地表部分植被破坏和少量水土流失。
|
七、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1监测依据及内容 表性和工程特征代表性,可以代表本工程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的测试和分析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制定本项目现场监测实施细则。 根据对基站的辐射污染源分析,选用宽频带的综合场强仪器对基站周围关心点的环境电磁辐射场电场强度进行测量。掌握新建基站站址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为本项目基站设备运行时对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单位监测资质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环境检测中心通过湖南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获《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证书编号为2013180573U,有效期至2016年5月31日,提供的数据准确并具有法律效力。 3测试条件及测试仪器 按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测试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测试。 测量仪器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检定合格,并都在合格证的有效期内(校准证书见附件4)。此外还包括激光测距仪、数码照相机、GPS、温度计,指南针等其他辅助仪器。 表7-1 电磁辐射测试器概况
4测量布点原则及方法 按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中的相关规定,在移动通信基站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基站话务量的日变化规律,一般选择在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即8:30-19:00。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测试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若测试读数起伏较大时,适当延长测试时间。 测量点位一般布设在距离发射天线50米的范围内,重点是30米以内的保护目标,测量点数量按照当地的电磁辐射强度、地形环境以及敏感保护目标的数量而定。在测量中,如果基站周围50米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等敏感保护目标,我们将根据情况扩展测量范围为以距离发射天线中心半径100米的范围内。当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为定向天线时,则测量点位的布设原则上设在天线主瓣方向内。进行测试时,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测试仪器探头(天线)尖端距地面(或立足点)1.7m。根据不同测试目的,可调整测试高度。 ①已开通的基站监测 为全面了解该类基站站址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对站址上正常运营的共站基站取三个主瓣轴线方向进行地面布点,每条测量线上选取距离天线10m、20m、30m、40m、50m等处布设测量点。当受建筑物、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无法实现上述布点方式时,则沿基站附近的街道进行布点监测。 ②尚未建的基站监测 对这类基站站址四周各50m处布点进行电磁辐射本底值监测。 ③ 环境敏感点监测 对于环境敏感点的监测一般布设在定向天线主瓣方向辐射范围50m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特别是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政府机关等环境敏感点),对同一垂线上各楼层进行室外监测,若室外测量数值较大(≥8µW/cm2),需进行室内测试,反映建筑物对电磁场的屏蔽作用。在室内测试时,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1m。位于窗口和阳台的测试点,应在墙体内侧,不宜伸出楼外。 对于发射天线架设在楼顶的基站,在楼顶公众可活动范围内布设测试点位。对位于楼顶平台、架设高度较低的天线,如人员一般不常到达,可将测试点选在达标区域边界,并对超标区域作出标记、给予警示。此外,对于进入天线副瓣辐射影响50m范围内的建筑(环境保护目标),在监测条件允许下亦布点监测。进行监测时,应设法避免或尽量减少周围偶发的其他辐射源的干扰(比如接听电话等)。同时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监测点位。 当周围环境简单、无明显保护目标时,测量点位置应该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测量点位,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基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测量点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本报告表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天线挂高、水平距离、高差等参数定义如图7-1所示。 图7-1 参数定义示意图 5测试站点基本情况 现场监测的17个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现状监测结果详见各基站监测报告,其中已开通基站14个、未建基站3个。基站的具体测量结果统计见下表7-2。 表7-2 株洲监测基站测量结果汇总表
由表7-2可以看出,基站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功率密度最大值为3.32μW/cm2 ,最小值为0.10μW/cm2,均小于本次评价标准8μW/cm2,同时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 本次环评测试的17个基站中,最高辐射值出现在铁道南院1基站西北教学楼楼顶,(环境现状如图7-1、7-2),测点距天线距离22米的位置,该位置出现较大值的原因是:1、测点探头正对于天线的主瓣方向。2、基站楼楼顶有共址站。
图7-1 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图
7 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评价 已开通的14个基站,在正常工况下周围地面环境和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范围在0.02μW/cm2~3.32μW/cm2,功率密度均小于本次评价标准8μW/cm2,同时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 未建的基站周围环境中功率密度最高监测值为0.99μW/cm2,低于本次评价标准8μW/cm2,同时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满足区域电磁环境容量要求。
|
八、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 噪声影响分析 (1)采取楼顶抱杆和增高架方式单独建设的基站 这类基站利用现有房间作为机房,其建设过程主要为设备的安装,使用的施工设备主要有电钻、铁锤、扳手、钳子等。其中主要噪声源为电钻,其源强约为65~80dB(A)。但在单个基站施工过程中电钻使用时间较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由于此类型基站一般都位于城区,周围居民区密集,基站设备安装时的噪声将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夜间施工。 (2)采取地面铁塔(或管塔)方式单独建设的基站 此类型基站一般位于路边、农村或周围较为空旷的区域,通过选取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可以将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但其施工量小、历时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1.2 废水排放分析 基站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基础混凝土搅拌时的施工废水,塔基的施工废水量很小,废水应就近纳入当地市政污水管网,禁止随意排放。施工人员系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1.3 扬尘影响分析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开挖土方、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其抑尘效果显而易见。本项目施工现场主要是一些运输材料、设备的中型车辆,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并在大风干燥天气实施洒水抑尘,以减少施工扬尘。 为保证周围空气环境少受粉尘污染影响,施工时要做到:粉性材料堆放在料棚内,施工工地定期洒水,施工建筑设置防尘网,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在采取上述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 1.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建议施工期加强管理,禁止随地丢弃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塔基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式基础,塔基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废弃土方和建筑垃圾由专业单位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5 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分析 楼顶抱杆和增高架类型基站建于建筑楼顶,不另占用土地,其建设过程中不会发生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 地面管塔和铁塔类基站需要建设地面管塔、铁塔和小型机房,将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但其建设规模极小,对周围植被损坏很小。 基站建设过程中,其数据光缆利用现有网络直接接入。农村部分基站数据光缆的接入需铺设一定长度的地下光缆管道,埋深约0.5米,管道沿山坡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在铺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涉及基础开挖,产生少量土石方(约280m3),会造成地表部分植被破坏和少量水土流失,但在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及植被恢复的防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2.1微波电磁辐射电磁场区域的划分 微波电磁辐射电磁场区域划分为感应近场区、辐射近场区和远场区。 (1)感应近场区 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的区域:
式中:λ——电磁波的波长。 (2)辐射近场区 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的区域:
式中:D——天线的长度。 (3)辐射远场区 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r在如下范围内的区域:
近场区的电磁场分布较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场区的电磁辐射强度一般以实际测量为准。 2.2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 在目前阶段,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TD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发射频率范围分别为2570~2620MHz、2010~2025MHz的电磁波,属于微波波段。另外,居民所处环境一般属于微波天线的远场区,电磁辐射能量扩散按1/r2(r为天线轴向距离)的规律衰减,因此可以采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辐射环境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关于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Pd的计算公式,即:
式中: Pd——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μW/cm2; P ——发射机平均功率,W; G ——天线增益(倍数); r ——天线轴向距离,m。 2.3安全防护距离预测计算在天线主瓣方向垂直面上,功率密度≥8 μW/cm2范围为超标区,该区域外功率密度<8 μW/cm2,可视为安全区,如图8-1所示,可计算出相应水平防护距离和垂直防护距离。 参数选择:按公司所提供资料,计算中基站天线俯角取和垂直半功率角为已知;天线主瓣轴向方向上功率密度等于8μW/cm2处,所对应的直线距离d计算公式为: 图8-1 基站天线安全防护区示意图 天线主瓣方向的水平防护距离L为: 天线主瓣方向的垂直防护距离H为: 其中: 2.4计算基本参数 由于基站周围的环境非常复杂,且每个基站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使用公式对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精确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方便地估计出本期项目的最大的辐射剂量,考虑了辐射最严重的情况。在本次的计算中,选用了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和扇区天线的最大增益值,综合运营商提供的基站信息,本期项目各个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具体情况见表8-1。 表8-1 防护距离估算技术参数汇总表
2.5功率密度预测 保守地认为基站各发射天线重合于一点,根据各种类型基站的综合等效辐射功率和本项目评价所采用的功率密度限值,结合设备的辐射功率以及天线的俯仰角,可以计算出发射天线主射线方向的水平保护距离和垂直保护距离的范围,不同类型基站天线主瓣的防护距离见表8-2。 表8-2 基站天线主瓣的防护距离
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条件满足上述水平或垂直安全防护距离其中一个距离即可。 在对基站进行测试过程中,环评工作严格按照此防护距离的要求对测试基站进行了防护距离核实,核实表明,此次测试基站均满足以上防护距离的要求。 2.7电磁辐射实测结果、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已开通站点测量结果和预测结果数据的对比显示,大多数情况下,实测结果往往小于预测结果。原因如下: (1)非满功率发射。由于通信话务量有冗余,加上TD系统有功率控制和非连续发射功能,每一扇区不会同时以全功率发射电磁波,即是说实际的天线辐射功率比理论要小得多。我们在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时,均按天线主瓣方向、额定最大功率和最大增益进行预测,因此实测电磁辐射强度会比预测结果低。 (2)理论计算结果为基站天线主瓣方向的电磁辐射值,实际监测中因主瓣方向不可达,无法监测到主瓣辐射区域,因此,造成了实测与理论计算的差异。 (3)辐射阴影区的存在。由于天线有明显的方向性,在天线的正下方一段距离内都是属于天线的辐射阴影区,其大小根据天线高度、俯仰角、天线增益等技术参数的不同而异。因可设监测点位基本都处于辐射阴影区,导致其所受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影响要远小于预测值。 (4)天线电磁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某一点位上达到最大后则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在距离基站较远的地方,由于电磁辐射衰减,电磁辐射值很小,但受环境中电磁辐射背景值的影响,实测结果可能高于预测结果。 (5)贯穿损耗。电磁波穿过建筑物时,均有一定的损耗,称为贯穿损耗。建筑物的贯穿损耗是指电波通过建筑物的外层结构时所受到的衰减。建筑物的贯穿损耗与建筑物的结构、门窗的各类和大小、楼层有很大关系。假如电磁波有墙壁阻隔,则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要衰减6dB左右(为原来能量的1/4) ,而穿过带钢筋的墙要衰减20dB (为原来能量的1/100)。车内损耗,金属结构的汽车带来的车内损耗不能忽视。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 3 声环境影响分析 通信基站实行无人值守,正常运行时主要噪声源为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建设单位对本次环评的基站采用的空气调节设备均为家用分体式空调,运行噪声在出厂时已符合产品标准,根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中对空调器噪声限值规定:额定制冷量为2.5~4.5kW时,室内机噪音小于45dB(A)、室外机噪音小于55dB(A)。 空调室外机噪声经距离衰减和空气吸收衰减到达预测点的噪声值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LA(r)-预测点的噪声A声压级(dB); LAref(r0)-参照基准点的噪声A声压级(dB); r-预测点到噪声源的距离(m); r0-参照点到噪声源的距离(m); a-空气吸收附加衰减系数(1dB/100m)。 由上式计算可知,在不考虑任何隔声措施及不考虑环境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当室外机噪音为标准规定的55dB(A)时,距室外机3.2m处噪声值就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中1类区夜间低于45dB(A)的要求。因此,只要空调安装位置合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有限,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1废旧蓄电池 根据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提供的资料,通信基站机房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作为系统后备电源。据建设方介绍,本项目所用的全部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不会产生酸雾挥发,对环境污染很小。本项目使用的蓄电池使用寿命为5年,需定期更换。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铅酸蓄电池的处置应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并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09)要求进行收集、贮存,并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回收处置。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目前还未设置废旧电池临时贮存场所,公司基站所产生的废旧蓄电池由省公司统一回收,并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为确保废旧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处置,防范因回收、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公司应在相关县区以上分公司建立废旧电池临时贮存场所,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 建设方应对本项目配装的蓄电池上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集中运送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次回收工作前应到省、市环保部门申请、备案,并按相应的程序开展工作。 ② 建立废旧蓄电池专用贮存场所,同时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废旧蓄电池应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不得堆放在露天场地,不得存放在阳光直接照射、高温、潮湿、雨淋的地方,贮存场所地面应硬化、耐腐蚀且表面无缝隙,具备防渗、及防漏性能。禁止将废电池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其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出,同时配备专用车辆运送。 ③ 贮存场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其转移交接进行记录,防止废旧电池遗失及人为破坏。且其贮存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废旧电池的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④废旧蓄电池必须交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转移运输途中应保证其结构的完整,避免废旧蓄电池的破坏,防止废旧电池中有害物质的泄漏。 4.2废弃电器电子部件 本项目基站机房包括一定数量的电器电子设备,如主设备、收发信机、载扇及空调。以上传输设备使用寿命为5~10年,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器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出现老化、故障情况,主要为更换主控板及射频模块等易损坏部件,无需对整套设备进行更换。因此,在基站运行初期基本不会产生此类废物,在运行中期和后期其产生量也较少,每年的产生的废弃主控板及射频模块约为5~6块。 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应根据本项目电器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周期、产生量,在各县级以上分公司设置满足暂存要求的废弃电器电子设备暂存库房、暂存场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分类存放,并在显著位置设有标识。露天贮存场地的地面应水泥硬化、防渗漏,贮存场周边应设置导流设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贮存场地不得有明火或热源,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引起火灾。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部件应分类收集,禁止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中。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随意堆放、丢弃或拆解。应将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给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处理及处置。公司将来在对这类设备报废时,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对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只要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执行,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5 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和运行将对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基站所处的环境,可以把本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分为如下两类: (1)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处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站,该类基站主要为地面铁塔或管塔类型,其景观影响主要为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面铁塔或管塔类型基站由于外观比较高大,通常较为引人注目,对人的视觉感官的冲击比较强烈,其景观阈值较高。经核查,本项目建设基站无位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等较为敏感区域里的基站。 (2)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处于城市和乡镇的基站,该类基站主要为楼顶塔(包括楼顶抱杆)类型,充分利用了现有建筑物的高度,建于建筑物的楼顶,其景观影响主要为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楼顶塔类型基站外观并不十分高大,但由于其建于建筑物的顶端,造型突兀,通常和周围环境并不十分协调,其景观阈值也相对较高。因此该类型基站应采用遮掩和美化的办法,尽量使之和环境相协调,降低对人视觉的冲击,减轻人心理上的不舒服感觉。 本项目景观影响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应报规划部门审批,并根据其具体的景观特点、环境特点、功能要求并结合基站建设项目的时空特点采取景观灯塔和仿生树等技术将基站铁塔、抱杆、天面进行美化或伪装,从而达到本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 选址合理性分析 (1)本期工程站点分布于株洲市市区及株洲县城区,选址充分考虑了站址环境、站址安全性、用户分布性及资源利用等因素。 (2)站址一般选在地势相对较高位置或高层建筑屋顶上。对于本期基站,在测试过程中,评价单位严格按照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对测试基站进行了防护距离复核,复核结果表明:测试基站均符合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 因此,本期工程站点的选址基本满足相关环保要求。
|
九、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治理效果 |
|||||||||
大气污 染物 |
无 |
无 |
无 |
无 |
|||||||||
水污 染物 |
无 |
无 |
无 |
无 |
|||||||||
固体 废物 |
设备检修 |
废弃主控板、射频模块 |
基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会产生少量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及零部件,其产生量为约5-6块/年·站。各县级以上分公司应设置满足暂存要求的废弃电器电子设备暂存库房、暂存场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分类存放,并在显著位置设有标识。露天贮存场地的地面应水泥硬化、防渗漏,贮存场周边应设置导流设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贮存场地不得有明火或热源,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引起火灾。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部件应分类收集,禁止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中。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随意堆放、丢弃或拆解。应将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给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处理及处置。公司将来在对这类设备报废时,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符合环保要求。 |
||||||||||
更换电池 |
废旧蓄电池 |
基站备用电源选用免维护密封蓄电池组,每个基站2组(每组10只),使用寿命约5年,因替换蓄电池约产生报废蓄电池每5年34组(共计340只)。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关于废旧蓄电池处置承诺函,废旧蓄电池由省公司统一回收,由省公司送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为确保废旧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处置,防范因回收、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替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交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同时应上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集中运送过程中应满足《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转移前至环保部门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不应将废电池、电子设备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其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出。同时配备专用车辆运送。废旧蓄电池依正常程序贮存、回收、运送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贮存场所要求 相关县级以上分公司应建立废旧蓄电池专用贮存场所,同时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废旧蓄电池应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不得堆放在露天场地,不得存放在阳光直接照射、高温、潮湿、雨淋的地方,贮存场所地面应硬化、耐腐蚀且表面无缝隙,具备防渗、及防漏性能。 贮存场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其转移交接进行记录,防止废旧电池、废弃电器电子设备遗失及人为破坏。且其贮存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废旧电池的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
|||||||||||
噪
声 |
本期工程的噪声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和运营期机房空调室外机产生的噪声。防治措施如下: 施工期间,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场地、施工时间,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处理好基站施工建设期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空调外机等噪声源设备应选用低噪设备,在安装时应合理设计,尽量避开敏感点,自建机房或租用机房改造时应选择隔声、降噪效果好的材料,机柜底部可加橡胶或泡沫垫,以减少振动。使其产生的噪声值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限值。 采取上述后,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
||||||||||||
电 磁 辐 射
|
营运期移动通信站点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电磁辐射。 鉴于基站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对其电磁波进行防护屏蔽,只能通过合理选址、提高天线架设高度、设置有效防护距离和优化区域内基站辐射功率来满足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以达到在完善网络覆盖的同时,满足保护环境和保护公众的目的。防治措施如下: 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工程施工、设备选型和采购,确保工程的电磁辐射在国家有关规定范围以内。 合理选择基站发射功率、载频数、半功率角、下倾角、架设高度、方向角等参数,在满足信号覆盖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基站发射功率; 基站定向天线三个电磁波主瓣尽量避开周围高层建筑,使天线与前方居民楼有一定高度差以避开电磁波主瓣。 对于楼顶人可到达天线附近的基站建设,其天线主瓣方向应避免朝向楼顶人经常活动区域,同时尽量避免采用楼顶美化天线的方式架设。 根据电磁辐射预测计算结果以及现场监测结果,天线采用楼顶抱杆、美化天线架设方式时,楼顶部分区域将出现较高辐射值情况,所以当天线以楼顶抱杆、美化天线架设方式时应适当提高天线架设高度。对于美化天线,考虑到美化外壳的反射、散射等影响,应在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上再增加2米的架设高度。
基站天线主瓣的防护距离
机房内设备及馈线安装要注意质量,杜绝电磁波泄漏。对基站设备定期维护,加强防护设备泄漏检查,确保基站设备按技术指标要求正常运行。 基站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对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避免天线面板松动对周围环境和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
||||||||||||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山区落地基站完成后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基站周围进行绿化、植被恢复;对进基站道路采取硬化或绿化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基站周围的植被覆盖好,没有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
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管理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令)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要求,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应加强对移动通信基站的辐射安全管理,以实现其运行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规范化,在其电磁辐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贯彻“谨慎预防”的原则。 2管理措施 (1)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基站及机房运行期间,根据基站及机房的环境特点配备专业环保管理人员,全面负责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安全管理(电磁辐射投诉、监测、环评),制定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新建国家规定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项目,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分公司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建设项目的内容(如移动通信基站的载频、功率和位置等)发生变化,其环境影响报告表应重新编制,报批。 3技术措施 在移动通信基站及机房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中敏感点的影响。 (1)在满足电磁辐射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基站位置,尽量避开医院、幼儿园、学校等敏感建筑物; (2)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保护目标的分布特点,合理选择基站发射功率、载频数、发射天线半功率角、下倾角、架设高度、朝向; (3)新建基站在电磁辐射本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应避开。 4监测计划 (1)建设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的规定,在工程试运行前应及时向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运行申请。试运行申请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运行。自试运行之日起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2)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对本项目运行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进行日常监督性监测,检测内容主要为基站电磁辐射检测;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预测水平进行验证,并分析电磁辐射防治措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监控计划的目的:对本期工程基站运行过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情况实施监控。 监测项目: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产生的射频电磁辐射强度(功率密度、电场强度); 监控方法: 1)电磁辐射监控计划应纳入湖南省移动通讯网络的各项技术指标监测系统,日常的监控由湖南移动负责实施; 2) 附近敏感目标较多的基站应作为电磁辐射的重点监控对象; 3) 监测点位应布置在基站周围(尤其是天线主射方向)人群活动较多的环境敏感点(如居民住宅的凉台、窗口等),监测项目为微波辐射场强,监测方法按国家相关导则或规范执行。 监测点位:按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的相关规定,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 日常基站监测频次: 1)建站之前,对站址所在地进行电磁辐射环境测试,了解电磁环境背景值; 2)每年抽取典型基站进行现场测试,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电磁环境监测数据档案; 3)如有居民投诉,及时与环境保护部门、有资质的电磁环境检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
|
十一、环保 “三同时”验收
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前,应向审批部门申请进行项目环保设施竣工“三同时”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主要内容应包括: (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2)工程试运行期的电磁辐射水平; (3)工程运行期间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具体内容详见附表11-1。 表11-1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督检查和验收要点表
|
十二、结论和建议
1 评价结论 1.1 项目概况、建设必要性 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投资175.2万元,在株洲市区及株洲县城区新建站点17个。经现场调查,本项目站点,不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对17个比较敏感的基站均进行了测试(已开通基站14个,未建基站3个)。通过电磁辐射现状测试,同时采用电磁辐射预测模式校核计算对基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产业政策相符性及选址合理性 (1)产业政策合理性 本项目属于信息产业类,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建设符合《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2)基站选址的合理性 ① 本期工程站点分布于株洲市及株洲县,选址充分考虑了站址环境、站址安全性、用户分布性及资源利用等因素。 ② 站址一般选在地势相对较高位置或高层建筑屋顶上。对于本期环评测试基站,在环评测试测试过程中,评价单位严格按照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对测试基站进行了防护距离复核,复核结果表明:测试基站均符合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 因此,本期工程站点的选址基本满足相关环保要求。 1.3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环评测试的3个未建基站监测结果作为本期工程电磁环境背景值。 由该统计数据可知,本次环评测试3个未建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背景值调查结果为0.01~2.91μW/cm2,统计数据作为本次环境中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背景值。3个测试基站周围地面环境和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远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基站建设区域电磁辐射总体水平不高。 1.4施工期影响分析 (1)噪声影响分析 采取楼顶抱杆和增高架方式单独建设的基站利用现有房间作为机房,其建设过程主要为设备的安装,使用的施工设备主要有电钻、铁锤、扳手、钳子等。其中主要噪声源为电钻,其源强约为65~80dB(A)。但在单个基站施工过程中电钻使用时间较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此类型基站一般都位于城区,周围居民区密集,基站设备安装时的噪声将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夜间施工。 采取地面铁塔(或管塔)方式单独建设的基站一般位于路边、农村或周围较为空旷的区域,通过选取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可以将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但其施工量小、历时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废水排放分析 基站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基础混凝土搅拌时的施工废水,塔基的施工废水量很小,废水应就近纳入当地市政污水管网,禁止随意排放。施工人员系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3)扬尘影响分析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开挖土方、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其抑尘效果显而易见。本项目施工现场主要是一些运输材料、设备的中型车辆,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并在大风干燥天气实施洒水抑尘,以减少施工扬尘。 为保证周围空气环境少受粉尘污染影响,施工时要做到:粉状材料堆放在料棚内,施工工地定期洒水,施工建筑设置防尘网,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在采取上述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建议施工期加强管理,禁止随地丢弃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塔基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式基础,塔基施工开挖土石方尽量回填。废弃土方和建筑垃圾由专业单位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因此,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分析 楼顶抱杆和增高架类型基站建于建筑楼顶,不另占用土地,其建设过程中不会发生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 地面管塔和铁塔类基站需要建设地面管塔、铁塔和小型机房,将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但其建设规模极小,对周围植被损坏很小。 基站建设过程中,其数据光缆利用现有网络直接接入。农村部分基站数据光缆的接入需铺设一定长度的地下光缆管道,埋深约0.5米,管道沿山坡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在铺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涉及基础开挖,产生少量土石方(约280m3),会造成地表部分植被破坏和少量水土流失,但在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及植被恢复的防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1.5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模式估算预测结果:TD单站的水平防护距离为12.7米,垂直防护距离为2.3米,根据现场监测结果表明: (1)已开通的14个基站,在正常工况下周围地面环境和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范围在0.02μW/cm2~3.32μW/cm2,功率密度均小于本次评价标准8μW/cm2,同时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 (2)未建的基站周围环境中功率密度最高监测值为0.99μW/cm2,低于本次评价标准8μW/cm2,同时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μW/cm2,满足区域电磁环境容量要求。 1.6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期工程建成后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在机房,包括机房内设备产生的电磁和振动噪声、空调设备室外机产生的噪声、设备运行时散热风扇等产生的噪声。 营运期新建机房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房内电子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设备振动噪声、空调外机、散热风扇等相关设备。机房内电子设备在采取减振、隔声(利用机房墙壁和铁门隔声)措施后,对外界环境影响有限;空调设备采用家用分体式空调,运行噪声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满足《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亦有限。机房噪声源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机房厂界噪声值就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限值(农村、居民区住宅区、学校、行政办公区等区域的执行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基站位于商业、集贸、商住混合区等区域的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因此,机房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1.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废旧蓄电池 根据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提供的资料,通信基站机房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作为系统后备电源。据建设方介绍,本项目所用的全部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不会产生酸雾挥发,对环境污染很小。本项目使用的蓄电池使用寿命为5年,需定期更换。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处置应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09)要求进行收集、贮存,并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回收处置。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目前还未设置废旧电池临时贮存场所,公司基站所产生的废旧蓄电池由省公司统一送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为确保废旧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处置,防范因回收、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公司应在相关县级以上分公司建立废旧电池临时贮存场所,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 建设方应对本项目配装的蓄电池上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集中运送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次回收工作前应到省、市环保部门申请、备案,并按相应的程序开展工作。 ② 建立废旧蓄电池专用贮存场所,同时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废旧蓄电池应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不得堆放在露天场地,不得存放在阳光直接照射、高温、潮湿、雨淋的地方,贮存场所地面应硬化、耐腐蚀且表面无缝隙,具备防渗、及防漏性能。禁止将废电池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其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出,同时配备专用车辆运送。 ③ 贮存场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其转移交接进行记录,防止废旧电池遗失及人为破坏。且其贮存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废旧电池的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④废旧蓄电池必须交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转移运输途中应保证其结构的完整,避免废旧蓄电池的破坏,防止废旧电池中有害物质的泄漏。 (2)废弃电器电子部件 本项目基站机房包括一定数量的电器电子设备,如主设备、收发信机、载扇及空调。以上传输设备使用寿命为5~10年,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器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出现老化、故障情况,主要为更换主控板及射频模块等易损坏部件,无需对整套设备进行更换。因此,在基站运行初期基本不会产生此类废物,在运行中期和后期其产生量也较少,每年的产生的废弃主控板及射频模块约为5~6块。 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应根据本项目电器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周期、产生量,在相关县级以上分公司设置满足暂存要求的废弃电器电子设备暂存库房、暂存场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分类存放,并在显著位置设有标识。露天贮存场地的地面应水泥硬化、防渗漏,贮存场周边应设置导流设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贮存场地不得有明火或热源,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引起火灾。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部件应分类收集,禁止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中。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随意堆放、丢弃或拆解。应将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给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处理及处置。公司将来在对这类设备报废时,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对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只要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执行,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1.8总结论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运营,满足了城市和乡村居民的通信需求,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只要建设单位切实落实电磁辐射防治措施及本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作好基站的环境管理工作,可使电磁辐射和其它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可行的。 2 优化措施及建议 (1)建设单位应科学选址,除了考虑网络覆盖和信号外,要认真考虑拟建基站对周围环境和居住人群的影响。在前期选址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并征求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周围居民的意见,在施工前应与当地的社区委员会、群众及时沟通,避免出现基站建成后群众的投诉与纠纷情况。 (2)在基站建设前,应先开展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评结论确定基站选址的可行性。拟建基站站址发生变动后,应及时将变动情况上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变动基站重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在景观敏感地区(如公园、街心花园和绿地)和环境敏感地区(如居民区)架设基站天线时,尽量采用仿生技术进行天线美化,使之与当地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同时减小周围居民的心理影响。 (4)对于楼顶可到达天线附近基站的建设,应保证楼顶天线主瓣方向避开楼顶人经常活动区域,同时尽量避免采用美化天线形式架设。基站定向天线三个扇区的主瓣方向应避开周围高层建筑,避免高大楼房造成障碍或反射,并确保天线挂高与主瓣方向居民楼有一定高差。 (5)对于基站周围居民和有关单位的投诉意见,建设单位应与投诉者进行沟通,以获得公众支持。 (6)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后,及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建设项目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向可正式运行。
|
附件
附件1 项目委托书
附件2 证明材料
附件3 质量保证单
附件4 仪器校准证书
附件1 项目委托书
|
附件2 证明材料
|
附件3 质量保证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环境资料质量保证单
我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环境质量的现场监测数据,并对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建设项目名称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
||
建设项目名称所在地 |
湖南省株洲市 |
||
监测单位名称 |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环境检测中心 |
||
监测时间 |
2014年4月3日至2014年5月10日 |
||
环境质量 |
污染源 |
||
监测项目 |
数量 |
监测项目 |
数量 |
空气 |
/ |
废气 |
/ |
地表水 |
/ |
废水 |
/ |
地下水 |
/ |
噪声 |
/ |
土壤 |
/ |
废渣 |
/ |
噪声 |
/ |
电磁辐射 |
163个 |
X-γ剂量率 |
/ |
无线电干扰 |
/ |
经办人: 审核人: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环境检测中心(盖章)
2014年5月7 日
附件4仪器校准证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填表单位(盖章):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填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建 设 项 目 |
项 目 名 称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株洲 |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TD基站17个基站 |
建设性质 |
新建 |
|||||||||||||||||||
行业类别 |
移动电信服务(I6312) |
环境保护管理类别 |
编制报告表 |
|||||||||||||||||||
总投资(万元) |
172.5 |
环保投资(万元) |
17.2 |
所占比例(%) |
1 |
|||||||||||||||||
立项部门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
立项时间 |
|
|||||||||||||||||
报告书审批部门 |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
批准文号 |
|
批准时间 |
|
|||||||||||||||||
建 设 单 位 |
单位名称 |
湖南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株洲分公司 |
联系电话 |
13973389566 |
评价单位 |
单位名称 |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
联系电话 |
0731-85484684 |
|||||||||||||
通讯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139号 |
邮政编码 |
420000 |
通讯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桂花路34号 |
邮政编码 |
410007 |
|||||||||||||||
法人代表 |
杨群林 |
联 系 人 |
呼平一郎 |
证书编号 |
国环评证乙字第2719号 |
评价经费 |
|
|||||||||||||||
区 建 域 设 环 项 境 目 现 所 状 处 |
环境质量等级 |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环境噪声: 海水: 土壤: 其它: |
||||||||||||||||||||
环境敏感等级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人口密集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三湖、两控区 □三峡库区 |
|||||||||||||||||||||
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 |
污 染 物 |
现有工程(已建+在建) |
本 工 程(拟建) |
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 |
区域平衡替代削减量 |
|||||||||||||||||
实际排放 浓度 |
允许排放浓度 |
实施排放总量 |
核定排放总量 |
预测排放浓度 |
允许排放浓度 |
产生量 |
自身 削减量 |
预测排放总量 |
核定排放总量 |
“以新带老”削减量 |
预测排放总量 |
核定排放总量 |
排放增 减量 |
|||||||||
废水 |
|
|
|
|
|
|
|
|
|
|
|
|
|
|
|
|||||||
化学需氧量* |
|
|
|
|
|
|
|
|
|
|
|
|
|
|
|
|||||||
氨 氮* |
|
|
|
|
|
|
|
|
|
|
|
|
|
|
|
|||||||
废气 |
|
|
|
|
|
|
|
|
|
|
|
|
|
|
|
|||||||
二氧化硫* |
|
|
|
|
|
|
|
|
|
|
|
|
|
|
|
|||||||
氮氧化物 |
|
|
|
|
|
|
|
|
|
|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 |
|
|
|
|
|
|
|
|
|
|
|
|
|
|
|
|||||||
它与 特项 征目 污有 染关 物的 其 |
电磁辐射 |
本项目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影响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功率密度限值1/5的评价标准,即职业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导出限值小于40μW/cm2,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小于8μW/cm2
|
||||||||||||||||||||
注:1、为“十五”期间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2、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
附表1 基站信息表
序号 |
基站名称 |
所属县区 |
基站详 细地址 |
经度 |
纬度 |
发射系 统配置 |
各系统 载频 数配置 |
天线 型号 |
天线 数目 |
阵元增益 增益 (dB) |
赋形 |
天线极 化方式 |
天线方位 角(度) |
天线俯 仰角 (度) |
水平半 功率 角(度) |
垂直半 功率 角(度) |
发射频 率范围 (MHz) |
标称 功率 (W) |
天线 挂高 (m) |
是否 满足 防护 距离 |
建设 状态 |
是否 开通 |
1 |
湘依路1 |
市区 |
株洲湘依路 |
113.12462 |
27.81912 |
TD--SCDMA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35 |
是 |
已建 |
是 |
2 |
湘依路2 |
市区 |
株洲湘依路 |
113.12462 |
27.81912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570-2620 |
8 |
35 |
是 |
已建 |
是 |
3 |
天台小学美化景观塔1 |
市区 |
天台小学1 |
113.116175 |
27.812512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4/5/6 |
65 |
7 |
2010-2025 |
8 |
20 |
是 |
未建 |
否 |
4 |
天台小学美化景观塔2 |
市区 |
天台小学2 |
113.116175 |
27.812512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570-2620 |
8 |
20 |
是 |
未建 |
否 |
5 |
株洲庭院小区1 |
市区 |
工学院科技楼 |
113.16441 |
27.83238 |
TD--SCDMA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42 |
是 |
已建 |
是 |
6 |
株洲庭院小区2 |
市区 |
工学院科技楼 |
113.16441 |
27.83238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570-2620 |
8 |
42 |
是 |
已建 |
是 |
7 |
株洲工学院1 |
市区 |
工学院主教楼 |
113.16788 |
27.83298 |
TD--SCDMA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27 |
是 |
已建 |
是 |
8 |
株洲工学院2 |
市区 |
工学院主教楼 |
113.16788 |
27.83298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570-2620 |
8 |
27 |
是 |
已建 |
是 |
9 |
株洲冶金工校1 |
市区 |
株洲市余家冲 |
113.15761 |
27.85677 |
TD--SCDMA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12 |
是 |
已建 |
是 |
10 |
株洲冶金工校2 |
市区 |
株洲市余家冲 |
113.15761 |
27.85677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5 |
65 |
7 |
2570-2620 |
8 |
12 |
是 |
未建 |
否 |
11 |
株洲铁道南院1 |
市区 |
株洲铁道南院 |
113.12230 |
27.88253 |
TD--SCDMA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5 |
65 |
7 |
2010-2025 |
8 |
25 |
是 |
已建 |
是 |
12 |
株洲铁道南院2 |
市区 |
株洲铁道南院 |
113.12476 |
27.88398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4/6/4 |
65 |
7 |
2570-2620 |
8 |
25 |
是 |
已建 |
是 |
13 |
株洲化校 |
市区 |
化校生活区 |
113.09594 |
27.89293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4/6/5 |
65 |
7 |
2010-2025 |
8 |
18 |
是 |
已建 |
是 |
14 |
莱茵小镇 |
市区 |
尚格名城 |
113.11059 |
27.84571 |
TD-LTE |
12 |
摩比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15 |
是 |
已建 |
是 |
15 |
光明重机 |
株洲县 |
县光明重机 |
113.15372 |
27.74761 |
TD-LTE |
12 |
通宇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5/6/5 |
65 |
7 |
2010-2025 |
8 |
35 |
是 |
已建 |
是 |
16 |
潇湘学校 |
株洲县 |
潇湘学校 |
113.15606 |
27.75251 |
TD-LTE |
12 |
通宇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3/6/3 |
65 |
7 |
2010-2025 |
8 |
35 |
是 |
已建 |
是 |
17 |
领袖时代 |
株洲县 |
领袖时代 |
113.15500 |
27.70740 |
TD-LTE |
12 |
通宇 |
3 |
15 |
7 |
双极化 |
60/180/300 |
6/6/6 |
65 |
7 |
2010-2025 |
8 |
35 |
是 |
已建 |
是 |
专家评审意见表
共1页第1页
项目名称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 |
||
专家姓名 |
张 挺 |
职称/职务 |
高级工程师 |
工作单位 |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
联系电话 |
13007424111 |
评审日期 |
2014年5月18日 |
专家签名 |
|
评 审 意 见 |
1、项目概况:湖南移动株洲分公司2014年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投资175.2万元,在株洲市区及株洲县城区新建站点17个,已开通基站14个,未建基站3个。经现场调查,本项目站点,不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 2、报告表质量:报告表编制规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预测方法正确,拟采取的环境减缓措施合理可行,结论整体可信,经修改完善后可上报审批。 3、修改完善意见: (1)核实本项目基站标称功率、天线增益等相关技术参数,并据此复核防护距离。 (2)结合本项目基站共站情况,估算给出系统叠加情况下防护距离。 (3)核实本项目评价方式是全测还是抽测。 4、项目可行性意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运营,满足了城市和乡村居民的通信需求,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只要建设单位切实落实电磁辐射防治措施及本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作好基站的环境管理工作,可使电磁辐射和其它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