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典型案例(9)——宁乡市
编者按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表彰了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湖南省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自2021年3月起,省生态环境厅推出“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典型示范案例栏目,对示范创建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先进经验予以展示推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2020年10月,宁乡市获批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宁乡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沙市西部,地处长株潭城市群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结合部,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要组团。境内山清水秀空气好,拥有香山国家森林公园、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旅游品牌,是湖南省重点生态旅游区之一。近年来,宁乡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重要战略,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优势,强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宁乡市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与绿水青山的“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宁乡路径”。
传奇之地,宁静之乡--宁乡
筑牢“生态屏障”防线,保值增值自然资产
宁乡市按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持续开展“绿盾”系列专项行动,香山公园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并报国家林草部审批通过,全市10个突出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加强“三线一单”成果运用,推进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完成沩水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报批,开展沩水河道管理范围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完成楚江等河流及闸坝湖的划界方案审查,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有效推进。2019年以来,沩水胜利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标准,沩水河被评为2021年“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称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田坪水库
勇担“生态建设”责任,构筑绿水青山根基
宁乡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六控十禁”为抓手,统筹推进汽车尾气、渣土扬尘、油烟气体、燃气、工业废气“五气共治”,城区主次干道实现100%洒水降尘,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落实“8个100%”措施,覆绿控尘2860块32768亩;天宁热电、南方水泥等重点涉气企业实现超低排放,完成三一重工等15家重点企业VOC治理,完成“散乱污”企业全面整治;创新推出跨地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益阳市赫山区共同调度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两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实施入河排污口“口长制”;强力实施“碧水工程”,统筹推进防洪水、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开展“劣Ⅴ类排口清零、城区化粪池清零、黑臭水体清零”三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1%以上;加强城区“四溪一渠”治理,“四溪一渠”168个排污口完成整治;禁养区内1005家规模养殖场全退出,建成八家湾水库并对城区“四溪一渠”实施生态补水,沩水水质从浊变清,由净到美。开展土壤污染地块详查,推进污染地块生态管控、修复,相继完成双凫铺金河水库、龙田钒矿、横市望北峰石煤开采点、黄材月山石煤开釆点、黄材水库周边历史遗留石煤矿等土壤修复与治理,完成双凫铺简桥水库石煤开采点、灰汤镇大坝塘石煤矿等的污染风险管控,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湖南省美丽河湖--沩水
坚持“美好生活”导向,推进人居环境稳步改善
宁乡市以农村“五治”为主抓手,按照“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原则,加强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全面提质、全面提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无害化户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1%以上,成为全省农村改厕工作样板;有序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新建镇级垃圾中转站14个,更新地埋式压塑设备20台,形成了“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全域整治小微水体治理,按照“无垃圾、无违建、无淤积、无损毁、无污染”的“五无”的管护目标,将全市29个乡镇小微水体管护纳入人居环境考核,成功创建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大屯营镇靳兴村3个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按照“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原则,加强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陈家桥村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宁乡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筑牢生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