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湖南省《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DB43T 3368-2025)解读

  • 索引号:430S00/2025-171138
  • 发布机构: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 发文日期: 2025-10-31 17:21
  • 名称: 湖南省《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DB43T 3368-2025)解读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发布了《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DB43/T3368-2025)(以下简称《标准》),自20251230日起施行。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标准》制订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PM2.5等细颗粒物治理作为核心任务,明确提出控制前体物排放、削减农业源污染的目标。农田氨气是我国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形成PM2.5重要前体物,其排放对空气质量、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构成多重威胁。湖南作为全国双季稻主产区,稻田面积广、施肥频次高,加之受高温高湿气候影响,是农业氨排放的重点区域。氨气在大气中沉降后,不仅加剧土壤酸化,还促使重金属元素活化与迁移,增加农产品重金属富集风险,进而威胁生态系统稳定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农田氨气排放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标准主要集中在肥料质量控制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在氨排放减控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路径上仍存在系统性不足。在此背景下,制定《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旨在填补相关标准空白,建立农田氨气减排的技术体系,明确减排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为农业源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指引,对推动湖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问:《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标准》规定了农田氨气减排的一般要求、减排技术、监测与调整、效果评价等要求适用于湖南省农田氨气减排的相关技术管理和实践活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问:本标准与现有相关标准的衔接

答:《标准》是我国首部聚焦农田氨气排放控制的技术规范,其突出特点在于首次将“氨气”作为控制指标,系统构建农田氨排放的减排技术路径,明确减排目标与关键措施,填补了国家标准体系在该领域的空白。《标准》融合了缓释肥、稳定性肥、有机肥等肥料技术与侧深施肥、机械深施、精准施肥等施用方式,强调源头减排与过程控制并重,提升标准的实用性推广价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保持一致,在技术细节上作出有益补充与延伸,进一步增强了政策落实的可操作性,为后续国家层面氨减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示范经验。

问:《标准》实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如何?

答:《标准》的实施对规范湖南省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路径、提升减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降低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氨气排放对大气质量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还能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

问:《标准》发布后如何实施?

答:《标准》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于2025930日发布,20251230日实施。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和技术支持,提升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主体对标准核心内容、技术路径及操作要点的理解与应用。


点击查看:《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

湖南省《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DB43T 3368-2025)解读

3383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