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湖南省张公家界至沅陵公路审批前公示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06-08-08 00:00   【字体:    

项 目
名 称

湖南省张公家界至沅陵公路

建设性质
□新 建 □本地改扩建 □异地改扩建 □技术改造
建设地点
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怀化市沅陵县
建设内容
及规模
张家界段K0+000~K2+000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其余线路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路线全长135.925km,其中张家界段线路长60.48km,沅陵段线路长75.445km
项目进展
情 况
张家界段两阶段初步设计,沅陵段招标文件
立项部门
及批准文号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湘发改交能[2004]462号
行业主管部门
(行 业)
湖南省交通厅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6169.47
资 金
来 源
亚行常吉公路扶贫子项目贷款、国家县到乡镇公路建设补助及省配套、自筹
建设单位
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
联系人及电话
柳叶 0731-4768683
评价单位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及电话
陈才丽 0731-2602808
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
单位
指标
二级公路
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路基宽度
m
12.0
7.5
路面宽度
m
10.5
6.5
园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值100,极限值60
一般值65,极限值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600
35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5
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m
同向曲线240,反向曲线80
同向曲线180,反向曲线60
最大纵坡
%
7
8
最短坡长
m
120
100
凸、凹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值700,极限值450
一般值400,极限值250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50
1/5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1/25
桥梁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路面
水泥混凝土
沥青表处
主要工程量
项目
单位
推荐线(K0+000~K134+175)
里程
Km
135.925
土石方
万m3
368.08
其中:土方
万m3
155.6
石方
万m3
212.48
防护排水
千m3
232.55
涵洞
m/道
5053.3/466
隧道
m/道
1660/1
中桥
m/座
249.9/6
小桥
m/座
98.3/4
平面交叉
31
占地
hm2
232.87,其中老路占地121.63,新征地111.24
拆迁建筑物
hm2
10.58
光缆设施迁移
Km
75.5
收费站
3
砂、石
m3
253468、860466
石油沥青
t
5977
沿线环境特征及工程特征
1、项目沿线区域地形为山岭重丘区,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以松、杉及灌木为主,沅陵段的地质结构易产生滑坡。2、在线路K52+100处的深溪边有四都坪大鲵保护区,但国家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未对该保护区进行正式批复;线路K60~ K62+890约2.9km经过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省级、面积13041hm2),不涉及其它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无其它保护珍稀动物、植物、古树名木分布。3、线路多沿溪河布设,但不涉及饮用水源。4、本公路为老路升级改造,线路经过的乡镇较多,且受地形的影响,大多穿乡、镇而过。5、本项目不设置服务区,仅在三岔、枫香坪、深溪口设3处收费站。6、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能达到相应标准,受学校教学噪声的影响,西溪坪中学、深溪口小学的昼间噪声超标,黄草尾小学受学校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昼间噪声超标,其余测点噪声均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污染防治措施及投资(废水种类污水处理工艺、规模,排放去向;废气种类、处理工艺、排气筒个数、高度;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性质和处置方式;扩改项目的“以新带老”内容)
1都坪大保护站的措施
四都坪乡骡子塔K52+100处设有大鲵保护站,该处有两个泉水洞。张政定通[2003]07号确定大鲵核心保护和管理区范围为:四都坪乡骆子村及周边村所有溶洞与河段。但国家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未对该保护区进行正式批复。张家界市目前也未将其作为大鲵保护区列入“十一五”规划。通过在大鲵保护站调查了解,只有到了冬季,大鲵幼体才会通过深溪两边山体的地下水流向深溪水中,其他季节很难见到。现保护站疏整了大鲵幼苗出口并加设了护栏设施,派人常年值守,发现大鲵幼苗及时人工回收。
根据设计路线纵断面图:从四都坪K51至K52+400没有挖方、仅有少量的填方,从K52+400至K52+850,由于裁弯取直,有一定的挖方。该路段应采用以下措施:
①该路段维持现有的线路走向和路基宽度,②在K52+100大鲵幼苗流出口上下300m处设立保持标志,禁止一切施工行为,③应避免大型机械施工和爆破,严禁向水体中倾倒废渣;④在雨季应在沿溪路边设拦水坝,尽量减少施工期泥雨水进入深溪;④施工前应征求管理站的意见、派专人协助管理站作好施工期的大鲵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大鲵的影响;⑤公路建设应征得省级渔政部门批准。⑥在四都坪K51~K54路段的溪边修排水沟或挡水坝将地表径流排入大鲵保护站的下游水域。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后,能够确保线路施工和营运阶段对大鲵的影响最小。
2、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的措施
本公路在K60~K62+890(从张家界与沅陵县交界处至龙潭坪)约2.9km线路经过借母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由于现有公路的路面很差,扬尘、路面径流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可减轻这种不利影响。根据两阶段初步设计,由于道路设计曲线的要求和路面扩展(由4m扩至7.5m),本段线路施工期有一定量的挖方,经过的是有居民居住的地段,挖方破坏的主要是房屋周围的农田植被,对其他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小。
应采取的措施:在该路段可维持现有线路的走向,不要进行曲线调整、以免增加新的植被破坏。施工期在该路段产生的弃渣要及时运走,不许景区内堆存,禁止在该路段设临时施工场、生活营地、灰土拌合站、沥青熬制及沥青搅拌站,避免大型机械施工。另建议将该路段沥青路面改成水泥路面,减少沥青摊铺过程中沥青烟和B[a]P对保护区的影响。
3、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1)、学校路段施工尽量安排在假期或周末,如无法安排,则禁止上课时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或与学校协商后方可实施;(2)、对于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的学校、医院,在该路段施工前为教室、办公室、病房安装隔声窗;(3)、居民集中路段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避免噪声扰民;(4)、建材运输车辆途径大村镇、学校、医院时应减速、禁呜;(5)、注意保养施工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噪声水平
营运期:本项目沿线54个声环境敏感点中,有16所学校,1个卫生院,34个居民点,其中有6所学校、1个卫生院、24个居民点的噪声近、中期预测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噪声防治措施如下:
(1) 4所学校(铜斗村小学、洪水坪小学、枫香坪中学、深溪口小学)设立隔声围墙,黄草尾小学安装通风隔声窗,叶口村小学设立10m宽的绿化降噪带(已有围墙);
(2) 军大坪卫生院临公路的门诊楼安装通风隔声窗;
(3) 24个居民点中超标的木房拆迁,超标的砖房安装隔声窗。
另外建议规划部门,不要在60m内审批新修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要求高的单位,20m以内不要建设居民区。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取弃土场:本工程不设取土场,设2个取石场,设弃渣场29处。取石场设在深溪干滩,占地面积约2.11hm2,弃渣场占地面积24.53hm2,其中水田3.21hm2、旱地3.13hm2、林地7.01hm2、荒地7.09hm2、河滩5.9hm2,弃渣场占地以林地和荒地为主,约占弃渣场总面积的57.5%。这些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垦复耕、植树造林等,在弃渣场点周围设置挡渣墙、排水沟,从而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处取石场设在K68+500、K69+160,取砂卵石量5.68万m3,设置合理。本工程弃渣量160.24万m3,全线有K61+400、K84+720、K95+150、K102+700等4处弃渣场分布在深溪河滩,有K115+600、K117+500等2处渣场占现属于沅水的内湾河道,设置不合理,下阶段工程设计必须按少占农田、不占河道、周围无环境敏感点的原则重新选取该路段渣场,并优化弃渣场的设置,尽量减少弃渣场的数量。
(3) 路堤路堑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边坡防护如护面墙、挡土墙,设置临时排水沟,特别是一些地质不良地段,可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岩石破碎设置挡土墙或作浆砌片石护坡处理。必要时可设抗滑桩以防滑坡。
(4) 深挖高填路段,裸露坡面较大的,应及时在边坡上植草防护,挖方路基土质边坡也可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等措施。石质坡面削坡开级后也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
(5) 在降雨前施工场地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沉淀池或采用塑料薄膜或草席覆盖,施工结束后15日内恢复因施工破坏的植被。
(6) 下阶段设计应与张家界和沅陵县的总体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增加沿线绿化面积。
5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 施工营地、料场应尽量远离水体;
(2) 运输、施工机械机修油污应集中处理,揩擦有油污的固体废弃物等不得随地乱扔,妥善处理。
(3) 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宅,其施工生活污水入化粪池、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堆肥,作为农家肥。中桥施工时生活区应集中,生活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入附近沟渠。
(4)为减少桥面、路面径流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公路大桥两端岸边护坡坡面、路边应以草皮覆盖为宜。
(5)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尽量回用。桥梁施工中的钻渣应运到规定的填方区或弃渣场,严禁向水体倾到,污染水体。
(6)本项目设收费站3处,生活废水应设置隔油池、化粪池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公路绿化喷洒用水或处理达标方可外排。
6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灰土、砼、沥青搅拌站的选择应考虑远离居民区(至少300m),并设在主导风的向下风向;
(2)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存放时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运送时应加盖蓬布,以减少起尘量;为防止施工扬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必要时相关路段洒水处理。
7、拆迁安置计划
1. 本工程建设需拆迁房屋面积10.58hm2,需搬迁安置425户1400人,其中张家界市150户600人,沅陵县275户800人。这些拆迁居民的安置工作,在不影响该地区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其宅基地本着就近建设安置原则,由所在乡、镇、村人民政府负责,统一安排,成立拆迁安置办公室,编制安置行动计划报告,具体保证落实各项拆迁安置政策
2. 宅基地尽量选用荒地,避免占用耕地和林地及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
综上所述,在落实以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后,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从环保角度本项目建设可行。
8、环保投资估算:
本工程环保总投资7853.3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7%,其中水土保持新增901.6万元,环评增加766万元。
环保投资汇总表
序号
环保措施
单位
位置
数量
金额(万元)
计入主体工程
新增
1
绿化、景观工程
km
K6+740~k7+160高填方路段,沅陵段沿线
76.0
480.7
15.52
2
植物防护,复耕或恢复植被
hm2
路基边坡、弃土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安置区
278.01
3
挡土墙、护坡工程
高填深挖路段
2227.6
20.39
4
拦渣坝及排水设施
弃土场、道路两侧
177.52
5
不良地质处理、防护工程
6
施工临时水保工程、土地整治
临时施工场地
114.72
7
噪声防治
采取拆迁、装隔声窗、建隔声围墙、设置绿化带等降低噪声污染;设置禁呜标志牌
401
8
配备适量的洒水车降尘
施工期
2
30
9
污水处理设施
收费站
3
15
10
基本农田土地开垦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
3477.4
11
防洪工程
91.38
12
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敏感点
270
13
环境管理与监理
全线
30
14
环评费
20
15
水保评价、监测及管理
204.06
16
合计
6185.7
1667.6
保护目标(敏感目标的方位、规模、受影响的环境因素)
项目及关心点
桩 号
环 境 特 征
生态环境
农作物
沿线
基本农田占耕地比例较高,主要有水稻、玉米等
植被
沿线
张家界段沿线主要为灌木,有少量人工林,沅陵县境内植被较好,沿线主要有松、杉、灌木等
K60~ K62+890
约2.9km经过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省级、面积13041hm2)的实验区
动物
K52+100
主要为四都坪大鲵保护区
水土保持
沿线
湘西山地水土强度流失区,沅陵段的地质结构易产生滑坡,主要是弃渣场、高填深挖路段有影响
社会环境
沿线
公路沿途村镇、学校、医院
沅水
K114+500~K134+175
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评价河段水域功能为通航、灌溉
陈家溪、石儿溪
交子溪
老洞溪
深溪
K0+000~K4+580
K41+600~K44+100
K44+100~K51+245
K51+800~K114+500
小溪水作农用灌溉(Ⅲ类水域)
姚家界水库
K28+760
路左边坡下100m,约5100m2水面,作农用灌溉
项目区域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
原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制约性的因素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因本工程约90km沿溪河布线,因此存在危险品运输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风险。
2、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沅陵段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中推荐沅陵段设计标高采用五强溪水库规划加高后的114m设计水位,鉴于该水位对路线方案将产生较大影响,2005年底省交通厅规划办会同省公路局、省水利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专家举行了咨询论证会,因目前五强溪水库蓄水位加高方案仍在规划阶段,对大坝蓄水位及各频率设计洪水位尚未有明确结论,考虑到本线路为老路改造及投资等各方面的原因,设计单位在该段招标文件中路基标高还是按原初步设计中的108m水位控制。

湖南省张公家界至沅陵公路审批前公示

1014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