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见担当 湖南: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与生态协同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南殷殷寄语,“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华菱湘钢,炼焦、炼钢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以前这些煤气以前都是当做废气排放。现在,这些富余煤气被收集起来,输送到135兆瓦超高温高压余热发电站发电,节能又环保。
通过富余煤气发电,华菱湘钢实现了高炉煤气“零排放”,每年减少废气排放15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多万吨。去年,华菱湘钢两台机组发电量达24.5亿度,占湘钢自发电总量的85%,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6.9亿元。
华菱湘钢能源管理首席工程师吴畏:仅仅剩下低品质热源,我们目前准备做一个有益的探索,为湘潭市、南方城市提供热水和冬季供暖。
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用芦苇造纸曾经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但造纸排出的废水会直接影响洞庭湖水环境。2018年,当地将造纸企业全部关停退出。转而探索芦苇的综合利用。芦笋被做成食品销售,综合产值近30亿元;芦苇做成基质土用来种植芦菇,综合产值6亿元;5万上岸渔民在芦笋、芦菇基地里务工,每天可以赚300多元。
在湘西州泸溪县,当地在对污染严重的锰锌企业整合提升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打造覆盖铝粉及下游铝基复合材料、自加热发热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铝粉产品在国内占比65%,国际市场占比35%。目前,湘西州已经拥有26家新材料生产企业,年产值可达35亿元以上。
湘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田华:可以很自豪地说,微细球型铝粉的国家标准是我们湘西州制定的。
近年来,湖南分类整治3995户“散乱污”企业,突出抓好五大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株洲清水塘261家、湘潭竹埠港28家重化工企业全部退出。同时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等20个工业新兴产业链,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净增680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