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拂清凉 深情洒新疆——记吐鲁番地区环保局湖南省站技术援疆干部刘淳劼
为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落实全国环保系统“十二五”对口援疆规划,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精心选拔和综合考察,选派自动监测中心副主任刘淳劼同志参加2013年技术援疆工作。今年3月,他肩负着使命、怀揣着技术、洋溢着热情,来到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环保局。过去5个月的工作与生活中,刘淳劼同志如一股清新的楚风,带给火热的吐鲁番一份清凉。
孤身离乡相思苦,砥砺心智涤魂灵
援疆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思念观”, 刘淳劼同志刚来吐鲁番的时候,孩子才蹒跚学步,母亲身体不好,还有年逾8旬体弱多病的奶奶,妻子的工作也是异常繁忙,但是全家人对他的工作积极支持。每次谈起家人的付出,他都深感愧疚,但是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过了 “思念观 ”还得度过“环境关”、“生活关”、“饮食关”、“文化关”。吐鲁番地区有“瓜果之乡”的美誉,但日照强,雨量少,气候干燥,素有“火炉”之称。初来乍到,作为南方人,刘淳劼同志出现咽喉疼痛、耳鼻发炎等水土不服的症状,在受援单位领导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在家人的鼓励下,他顽强地克服了环境、饮食等方面的不适,积极与民族同事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探讨文化风情,学习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用语,迅速融入当地生活。认真学习有关新疆的方针政策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常说“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什么困难,都要牢记使命,与当地人民
心连心,完成任务,不辜负单位领导的重托和同志们的信任。”
图片:与维族同事交流进行双语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实干绘蓝图
从欧洲学成回到祖国怀抱,从湿润的湘土来到偏远的西域,刘淳劼同志从青涩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党员干部。根据他的特长和工作需要,刘淳劼同志被安排在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被任命为站长助理。作为技术援疆干部,他时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带给吐鲁番地区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为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刘淳劼同志全心全意地向吐鲁番的同事们传授先进技术和理念,围绕常规监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等核心业务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帮助提升业务能力。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沙尘暴的风带上,各县、市间的距离上百公里,监测任务多在户外,出差一个星期很正常,且厂矿企业多建在戈壁滩上,夏季室内温度常超过40°C,戈壁滩最高温度可达70°C。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刚来没多久的他,就主动要求去鄯善县、托克逊县的工矿企业实地了解生产情况,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经常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风里来,沙里去”。同时,积极参与了监测站的吐鲁番环境空气、沙尘影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验收项目,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项目;深入到监测一线,扎实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环境质量监测等一系列常规监测。特别是为了圆满完成新疆环境质量预警分析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任务,吐鲁番环境监测站承担了辖区内2007-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和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质量进行预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由于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监测数据年份跨度较大,刘淳劼同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加班加点,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通过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发现了工作中需要完善的地方,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图片:在戈壁滩对企业进行环境监测
仁义道德驻心上,一身正气浩然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各民族人民的安居乐业。但近期发生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的“6.26”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严重破坏了新疆在国内外的形象。虽然刘淳劼同志以前没有维稳经验,但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体现了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素养,他不仅强烈谴责这种丧心病狂的暴力恐怖活动,还坚决表示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警惕,绝不掉以轻心、绝不丝毫懈怠。为此,他取消了原定的探亲计划,服从当地环保局的安排,积极参加环保局成立的反恐应急队伍,踊跃参加训练、值班、巡逻任务,认真参加道德讲堂活动,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质,提升道德素养,坚持厚德善行,在这关键时刻,用仁义道德、用实际行动与新疆各族人民群众肩并肩打一场反恐怖反暴力的人民战争,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图片: 参加反恐维稳训练盾牌术
“十二五”时期,是新疆深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8个月的援疆工作已经过去了大半,但刘淳劼同志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他说,援疆经历对于自己来说,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震憾、心智的磨练,是终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