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环境保护》杂志专访蒋益民厅长: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遣队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3-01-23 09:56   【字体:    

   作为全国环保系统两名党代表之一,湖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蒋益民参加了党的十八大,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刻。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等战略布局和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本刊记者对蒋益民进行了专访。

生态文明要义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记者:作为十七大、十八大两届党代表,你亲身见证了两届党代会报告中生态文明的分量之变。就你的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要义是什么?   

蒋益民:作为全国环保系统两名党代表之一,我参加了党的十八大,听取和讨论了大会报告,感受到大会现场的热烈气氛,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时刻,有着别样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兴奋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也即先进的生态伦理、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人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根本原因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年建设发展过程中,粗放发展遭遇了瓶颈,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不均衡、不和谐问题日渐显现。我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岗位工作31多年,对粗放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感受至深,对生态文明的前文明形态——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有着更多、更直接的了解,因而对生态文明有着更加殷切的期盼。

2007年,我参加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近年来,湖南省一直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狠抓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全国试点和“绿色湖南建设”等有利契机,以实际行动推进节约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在湖南省各项决策部署中,尤其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试点中,赋予了环保工作深切厚望和极高的责任,并逐步奠定了环境保护在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义。

生态文明程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记者: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独立篇章进行表述,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标准提高到新的高度,请具体介绍相关的情况?

蒋益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具体提出,要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把生态文明程度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来进行考量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独立篇章进行表述,不是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的脱钩,而是党和政府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将这些问题讲得很清楚,推进生态文明一节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且也有了具体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对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清晰、完整的表述,环境保护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任务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中国近代社会长期积贫积弱,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依旧十分落后,1978年实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343元,当时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坚持“一心一意抓发展”的方针。即使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由于人口总量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总体说来,“有和无”的问题也就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然而“好和坏”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湖南省洞庭湖和湘西等地所遇到的问题就十分典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洞庭湖地区造纸业、湘西花垣县涉锰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粗放增长的方式导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很快反过来成为制约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繁荣的经济表面下,先富起来的实际上只是少数企业所有者,一些普通民众却并未实现生活小康,甚至没有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却承担了经济发展的发展环境成本,污染事故频发,环境投诉不断。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这种畸形发展经济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背道而驰。我们深切感到,在物资生活“有和无”这一基本问题解决后,发展质量的“好与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们不仅要有饭吃,有衣穿,可以旅游,可以有车开,可以有好房子住,更要有好的空气,要有好的水,这样才是幸福安康的生活标准,也是我们事业和工作的追求,即是从物质文明建设的层面上升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层面。因此我们顺应时势和民众的要求,果断实施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和花垣锰三角整治。后来的实践证明,严格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实现经济与发展的双赢,更好地促进了小康社会建设,也赢得各级党和政府对湖南省环保工作的肯定。但真正是到了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独立篇章进行表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指标,深切理解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着宝马、呼吸肮脏的空气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小康社会后,环保工作的底气和信心才更加充足。

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结构转型

记者:在你看来,应该如何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推进我国结构转型?   

蒋益民:从长远来看,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一致的,都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但短期内,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很多矛盾,尤其是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普遍贫穷、全党全社会还在集中精力解决“有和无”问题的时候,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指引,致使发展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放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忘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发展质量首先在产业结构方面出了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环境保护就无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洞庭湖地区的造纸企业就曾经是一个产业结构的典型问题。依托洞庭湖区丰富的芦苇资源,这一地区造纸企业一度遍地开花,到2006年湖南省实施区域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前,整个洞庭湖区造纸企业236家,造纸总产能不足80万吨/年,但排放化学需氧量占全省的1/3,部分水域水质恶化,群众怨声载道。这一现状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不彻底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关闭一大批小、散、乱的造纸企业,不可能彻底解决洞庭湖污染问题,保护好这一国际重要湿地。于是我们采取了断臂求存的办法,确立生产产能和环保达标两条红线,坚决淘汰关闭产能5万吨/年以下的制浆造纸企业和1万吨/年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一年多下来,该地区造纸产能增加2倍,污染物排放量仅有原来的1/10,实现这一区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了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不仅顺势推进了全省造纸企业产业升级,也促进了其后湖南省发展思路的很多变化。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获批,与在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整治首先取得的成功不无关系。2011年,国家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污染治理方案》规划的927个项目,涉及结构调整的项目444个,也秉承了通过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五位一体”,努力解决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在总结过去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坚定我们坚持生态文明指引,抓住主要问题、解决突出矛盾,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

 

十大环保工程将生态文明落到实处

记者: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将生态文明落到实处。目前湖南省正在实施十大环保工程,这将促进美丽湖南的建设实践,请具体介绍相关的情况?

蒋益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既有“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远景展望,也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具象要求,但这也绝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具体落实到一个个美丽乡镇、一个个美丽县区、一个个美丽省市的建设上才能够真正实现,更需要环保工作者们自觉发挥处于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作用,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而具体到湖南省,就是要加快实施十大环保工程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是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一切文明的基础,党的十八大赋予了工作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志以极大的工作责任,在如此良好的政策背景下能否完成十八大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检查我们的工作态度、拷问我们工作能力的硬标准。我们必须明确,进入历史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实施十大环保工程是近年来湖南省在开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出的重大决策。这将湖南省“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工程化,并确保了各项目标与任务的路径与抓手。湖南十大环保工程虽然谋划和实施于党的十八大前夕,但完全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党代会精神。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党在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列入小康社会建设重要指标,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作为两届党代表,更要切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尤其要按照李克强副总理关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当好改革实验的‘侦察兵’、‘先遣队’,为改革攻坚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标杆”的指示精神,充分抓住湖南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和湘江流域作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域的有利契机,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落实到实施十大环保工程、建设美丽湖南的具体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热情和才智。

原载《环境保护》杂志2013年第一期

《环境保护》杂志专访蒋益民厅长: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遣队

101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