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一个化工乡镇的十年嬗变 省厅机关第四支部活动纪实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2-12-24 16:09   【字体:    

  12月22日,冬至刚过,省环保厅第四支部利用周六休息日,赴长沙县黄兴镇开展了“机关干部联基层活动”,亲眼见证了一个省会近郊乡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的成功转型,见证了这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里人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辛劳与贡献。

喜见转型

  10年前,黄兴镇是我省硫酸锰企业最集中的生产地,简陋的生产工艺、落后松散的环境管理,造成当地严重的环境污染,经包括全国人大、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层干预,一次性关闭13家硫酸锰企业、4家硫酸锌企业,成了当年影响全国的重大环境事件。10年来,这里生产实现了什么样的转型,曾经污染的土地是否得到了修复,当年遭遇环境污染之苦的普通百姓现在喝上干净的水吗?带着这些疑问,四支部成员踏上了探寻之旅。从厅机关出发,经万家丽路折转上香樟路,向东车行20分钟,就到了活动的目的地。

  与黄兴镇政府、长沙县环保局、当地企业和农民代表举行的座谈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洋溢着幸福感、成就感,即使天寒地冻的日子,也掩抑不住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

  但这种生活的取得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才取得的。据黄兴镇政府谭镇长介绍:2002年采取休克疗法,全部取缔关闭当地所有硫酸锌、硫酸锰企业时,当地经济政陷入了冰点,工业总产值从上年度的2亿元,下降到当年的3千多万元,财政收入锐减到130万元,镇党委政府机构已经难以运转。这种情况下,还要对关闭企业实施经济补偿,更为严峻的是2亿元的工业产值留下了12处、约80万吨的硫酸锰废渣,环境修复不仅遭遇技术瓶颈,更有资金短缺的困难。困难面前,黄兴镇党委政府没有退缩,邀请湖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做出治理方案,主要采取粘土填埋法,污染治理由各肇事企业自行负责,县政府进行经费补助,到2003年即有11处废渣治理全部完成并进行验收,2009年又对当年限于地理条件复杂未完成治理的中南化工厂露天堆放的12万吨废渣进行治理,至此,当年13家硫酸锰化工企业废渣全部进行了治理,杜绝了废渣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

  在清欠旧账的同时,黄兴镇很快开始了产业转型,尤其是境内化工企业关闭后,水干净了,空气清新了,土地里又可以生长作物和庄稼了。那些当年每月从化工企业领取1千多元工资的职工恢复了农民的本分,很快开始了传统的花卉苗木和蔬菜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花木5万余亩,培育桂花、含笑、罗汉松等400多个品种,创办了20多个花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成为长沙百里花卉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全镇预计花木销售总收入5.5亿元,在原化工企业周边创办花木合作社30多家,引进农户种植各种苗木1万多亩,有效吸收了原化工企业污染残留。而该镇的蔬菜种植也做成了大的产业,共有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量15.65万吨,蔬菜总产值2.5亿元,蔬菜供应量占长沙市总供应量的1/3。当年每月从化工企业领取1千多元工资的工人们,现在每年靠买几棵树就将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而原来13家化工厂也都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在早禾工业小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原来浓烟滚滚、废渣满地、废水横流的六家硫酸锰化工企业,已经嬗变成一个集机械加工、货物冷藏、材料加工等无污染或污染较少的企业,并且配套建成了日产100吨的废水处理站,即使是紧靠废水处理站的一口山塘,也显得碧波漾漾,池塘中的水草清晰可见。而在蓝天化工厂旧址,我们看见推土机、卷扬机轰鸣,忙碌不已的工地上,虽然依稀可见当年固体废渣的些许痕迹,但一个现代物流中心的雏形已经显现,预计随着未来长沙东城新的物流中心建成,这里将成为一个繁忙的物流中转基地。

  走在青山绿水、树木整洁的黄兴镇农村地区,我们还欣喜地看到,这里路面非常干净,不见任何垃圾污物,原来这是当地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创建生态乡镇的成果,近年来该镇成立了100多人的保洁队伍,实现日常保洁工作的常态化和全覆盖,当地农户已自觉形成垃圾分类减量,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堆沤法,农村垃圾产生量每年减少1/4左右;该镇还转产生猪养殖户859户,清退外来养殖户158户,清退养殖大户16户,对7户养殖大户进行污染达标处理,全镇环境质量彻底改观,流经该镇的浏阳河黄兴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以上。

  眼见的现实,足够让我们叹为观止,而当地干部群众给我们描绘的前景更为状观和令人向往,由于当地极为优越的区位优势,一个以建设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目标的48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36平方公里区域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和完成当中,根据上述规划,将形成三个新的板块即:建设黄兴现代城市群,主动承接长沙市内高桥等大型市场的转移,其中马王堆蔬菜市场新建项目,今年已经启动,预计2014年将建成运营;建设长沙高铁新城,以投资逾40亿元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长株潭中央商务中心;和在接驾岭镇建设行政商务文化中心。

    

又见环保卫士

  这次到黄兴镇开展“机关干部联基层活动”,最惊奇的莫过于见到我们的老熟人章志标----黄兴镇蓝田新村枫树组村民。

  2002年初,章志标高票当选蓝田村村主任、黄兴镇的人大代表。不过就在当选为上述职务的时候,跟他当了10年邻居的黄立,却由于不堪忍受污染含泪搬离了蓝田村。这也使得这位上任伊始的村主任,职务期间从一开始的使命就只有一个---与污染抗争。

  然而抗争的路却不那么简单,首先是来自化工企业的威逼利诱:

  老板:“章志标,你要命还是要环境维权?”

  章志标回答说:“命可以不要,人民群众的青山绿水不能不要”。

  于是,每到晚上,老板们提着现金上门了:“章村长,只要你不带头闹事,有企业赚的,就不会缺你的一份”。

  “我是老百姓选出的村长”,章志标的回答义正词严。

  老板们把压力甩给政府,每年2个亿的产值、3000万的财税,足以让当时唯GDP是崇的政府成为他们的代言人,镇上有人出来放话了:“章志标,我取消你人民代表的资格,撤了你村主任的职”。连县环保局的监测也不支持章志标:尽管废气刺鼻、恶水横流,但结果显示:水质达标,气体排放达标。

  倔强的章志标知道,靠地方政府解决不了黄兴镇的污染问题,章志标不断上访的足迹开始遍及从市到省,直至全国人大、国家环保总局等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部门。

  省人大、省环保局的领导来了,污染依旧。

  2002年5月20日,时任省政协副主席范多富带领“三湘环保世纪行”的记者们来了,章志标和村民聚集在一起,排起足有百米远的队伍,高举着各式标语牌,喊着口号,拦住记者的车队状告“小化工”对他们家园的破坏,范多富副主席讲话掷地有声:责令长沙市蓝天化工厂在2002年5月30日前必须停产治理,其余化工厂在11月30日前未治理达标也要全部关停。

  热闹的机器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污浊的天空呈现出少许的蔚蓝,但几天后一切恢复原样。2002年6月4日,长沙蓝天化工厂不顾禁令,撕毁封条强行开工生产。愤怒的村民们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拉下了该厂的电闸。章志标到现场做了一些协调、劝解。然而,当日20时许,他却接到镇里某人的电话,要他和村支书一道到镇里协商事情。章志标如约去了镇政府。没有想到的是,也就是著名的世界环境日30周年这一天,6月5日凌晨三时,章志标被拘留带走了,被拘留的理由是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6天后,即2002年7月12日,章志标以“取保候审”的方式放了出来。章志标出来时受到乡亲们的英雄般的热烈迎接。原来,章志标的假释,得益于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长沙之行,受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委托,她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黄兴镇。汪纪戎在实地查看了几家“小化工”后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所有工业企业必须在2000年底以前实现达标排放,不能达标者坚决关停并转。黄兴镇的化工企业污染这么严重,国务院领导对此极为关注,必须无条件立即关闭这些污染企业。

  汪纪戎的表态彻底决定了黄兴镇13家化工企业的寿终正寝,也逆转了章志标的人生,不仅他从监狱放出,从此被人民唤为“环保卫士”。章志标被关押那天起,就着手展开营救他的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连续两次看望了他,并亲自部署落实汪纪戎同志指示精神,组织黄兴镇全部硫酸锰企业的取缔关闭工作。走出监狱的章志标个人的事业走向新的高峰,自家创办的紫薇山庄农家乐、紫薇山庄绿化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有了新的行政职务:长沙县人大代表,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代表人民行事着权利,他也从没有歇息脚下的步伐,近年来可谓战果累累:

  2011年,关闭本镇一家沥青厂。这家建立在辖区内某武装部的企业,过去6年来,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但因设在“军事禁区”,周边民众拿他没辙,最后章志标找到该武装部负责人,说清环境危害,直至该领导态度有所松动后,立即邀约周边40多户农民亲手拔除了烟囱,企业被迫关闭。

  2011年,章志标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采取法律手段关闭临近干杉镇斗塘村一食品厂。该企业建在一个废弃的旧校址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但企业老板态度嚣张,当地群众只得忍气吞声过日子,章志标知道这件事后,找上门去,要求企业老板拿出环保审批手续,老板拿不出,拿出一份环境影响评价书。章志标此刻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环保法律知识,将评价书一把摔在地上说:“这算什么,这只是你个人的意向,并不代表政府的审批,就好比一份求爱书,人家没有回复你”。食品厂老板知道遇到了高人,乖乖地把企业关了。

  2012年,关闭黄兴镇一豆制品厂。这是一家从长沙市内转移过来的企业---这类企业的转移,也是近年来黄兴镇一带污染转移的主要类型。这家企业短短生产几个月,流出的污水就使得在浏阳河排口附近水草死亡,章志标从县环保局得知这是一家非法转移的企业后,带领企业周边一班人,找上门去,企业老板只得最终关门歇业。

  近年来,章志标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事环保的范围也不限于黄兴镇一带。2007年,他在长沙市民政局注册了“绿色潇湘环保组织”并任理事长,环保活动从县镇扩展到了长沙市市区和湘江干流:

  在长沙市黄兴路坡子街,他看到火爆的“油炸串烧食品”生意但导致满地丢弃的竹签,开始一个人将竹签捡起,后来带领“绿色潇湘”的志愿者们一起捡。几次下来,在街上开店的摊主,面子上挂不住了,开始自己捡,后来再去黄兴路时,虽然生意依旧兴隆,但竹签不见了,路面变得干干净净。

  在湘江干流:绿色潇湘的志愿者们采用沿河徒步的方式和干流两岸的公众一起沿河观水、测水,体验河流清澈之美,感受河流污染之痛,记录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点滴变化。

  在湘江支流浏阳河:章志标和绿色潇湘的志愿者们认真辅导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环保职业学院的青年学生们进行全流域的生态环境调研,推动浏阳河生态和水资源保护。

  在当今时代,很多人都向钱看,甚至不少人打着环保的旗号谋取私利,章志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他告诉我们:准备完成株洲市一个大型房地产的绿化配套项目后,全身而退,从事环保工作。

  没有人怀疑他的讲话。因为10年前,他为了环保,命都不要,身陷囹圄;10年来,他从来没有歇息自己脚下环保的步伐,并且战果累累。

     

仰见先贤

  到黄兴镇,自然不能忘记一个人---黄兴。于是在四支部的同志们相约来到了黄兴故居----凉塘村。

  故居前,有池塘3个:故居正前是一口稍大,再前面是相连的两口小塘,中间一条窄窄的泥石路将三口池塘分开,并蜿蜒至黄兴故居。因为水面有降低气温、调节小气候的生态学作用,黄兴故居因此称为凉塘,可见先贤的尊祖已有过人之智慧眼光,才择此地而居,尚且中国古来就有“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之语。此地蕴育后来章太炎语评黄兴之“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跨过书有“惠风和畅 化日舒长”的乾门,走进“蒙庆受福 长乐永康”的正堂大门,在导游的解说下,我们进入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世界,了解了他短短46年的辉煌人生:

  黄兴,出生于1874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编译》。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未成。1905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和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率领敢死队进攻督署。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对清军作战,一面“黄兴到”的大旗,令无数清军闻风丧胆。沪、苏、杭等地相继光复后到上海,被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先后选举为大元帅和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参与南北议和的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 1913年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军,他未参加,旋赴美,但仍积极策动讨袁,与孙呼应。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至上海,病逝。
  黄兴文武全才,既有彪炳一代的功勋,又有斐然成章的文采,然而更让人钦佩的是他无与伦比的气度,由于潮州起义失败等缘故,孙中山的领导才能受到同盟会普遍质疑,黄兴于1907、1909年两度被同仁们推荐取代孙中山。尽管黄孙之间因同盟会采用“青天白日旗”还是“五色旗”闹得几至分裂,但黄兴还是以大局为重,坚辞此职,真正体现了它一生信奉的“笃实”与“无我”,这种真情也得到孙中山的深刻领悟,1912年8月,孙先生赠别黄兴一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时,孙中山又写了一副挽联:“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挽联虽不及章太炎平实,却也表达了相同的评价。
  先贤黄兴的智慧与气度,给了四支部每个成员以深刻启迪。

一个化工乡镇的十年嬗变 省厅机关第四支部活动纪实

1015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