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保护生物多样性,急!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0-05-26 00:00   【字体:    

人口在增加、GDP在增长,而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的生物,被压迫到了灭绝或灭绝的边缘——
保护生物多样性,急!

本报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黄凤莲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省环保厅组织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最近拿出的《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研究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了我省生物不断消失的历史。读之,心里沉甸甸的。
  人口在增加、GDP在增长,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的生物,被压迫到了灭绝或灭绝的边缘。保护生物多样性,确是一件事关你我、事关后代、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急务!
  濒危动物数量减少以至于灭绝
  我省鱼类资源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珍稀物种,如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可近几十年来,这些物种在湖南逐渐减少或消失,白鲟已多年没被发现,中华鲟仅在湘江捕到过一条。胭脂鱼自1980年来也极为少见。特别是咸淡水洄游鱼类明显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鲥鱼、暗纹东方鲀就再也没有被发现。而长颌鲚、大银鱼等物种近年来也很难见到。
  曾经广泛分布在我省各地的虎纹蛙,仅在偏远地区有少量分布。喜好清水绿荷的金线蛙的情况也是如此。湖南的两栖动物近几十年来似乎只有姬蛙科的种类没有多大变化,其余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湖南分布的爬行动物有85种之多,其中黄缘闭壳龟、锈链游蛇、黄链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饰纹小头蛇、黑背白环蛇、山溪后棱蛇、紫沙蛇、滑鼠蛇、渔游蛇等物种多年来均未遇见,这些物种是否在湖南已经灭绝,有待进一步核实。但这些物种多年来不见踪迹已是不变的现实。即使目前还存在的物种中,也有一些物种数量极少,例如乌龟、中华鳖、王锦蛇、小头蛇、乌梢蛇、眼镜蛇和竹叶青等。
  由于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我省境内的许多哺乳动物数量减少以至灭绝。发现于1918年的白鳍豚,在短短90年时间内,随着一只叫“淇淇”的个体的死亡,这种淡水鲸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还有许多曾分布于湖南的动物,近几十年来一直没被发现,例如华南虎、豹、穿山甲、麝等,甚至一些小型动物,例如大灵猫、獐、赤狐、貉、狗獾、小灵猫、金猫等,也成为极其少见的物种。
  随着开发力度的增加,我省供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动物群落成分小型化,大型动物数量下降,小型动物数量上升,像华南兔、东方田鼠等小型动物数量上升,而水鹿、苏门羚等大型动物数量下降。
  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大减
  与20年前相比,这些资源大为减少,有的种甚至在我省濒临灭绝。
这些种主要是兰科的石斛属植物,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目前我省的药用石斛植物,已基本上被外省来湘专采石斛的药商采光,悬崖峭壁上再也找不到成片的石斛了,很多种连照片都难以拍到。兰属植物中的春兰、寒兰等种,是我国传统名花,我省的山区(从湘西北到湘西南、湘南、湘东的山地),都遭到过外省兰商的低价收购,山区的春兰及寒兰野生资源,虽不像石斛一样濒临灭绝,但种群数量已大为减少,剩下的都是孤零零的独苗、小苗,大丛的兰花已极少见。
  兰科植物是森林中的精华,它强烈依赖于森林环境。随着森林资源的破坏,原生性阔叶林植被被人工林所取代,兰科植物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种类、居群大为减少,这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题!保护野生兰科植物刻不容缓!
  一些湿地(水生)植物数量下降
  如水韭科的水韭,睡莲科的野生睡莲、莼菜、芡实、萍蓬草,泽泻科的所有种类特别是宽叶泽苔草、泽苔草、长喙毛茛泻、冠果草、窄叶泽泻、慈姑等种,在农作区已不见踪迹,少量的种群都保存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小面种山地湿地中。宽叶泽苔在我国仅我省南部的莽山及蓝山县荆竹林场的山地湿地有少量分布,已极度濒危。我省茶陵县的山间沼泽残存的长喙毛茛泽泻是我国唯一的分布点(与野生稻生长在一起)。原记载我省有产的冠果草,近十年在我省没找到过野生植株,可能在我省已经消失。
农作区的精耕细作及渔场的精养,使不耐干扰的湿地、水生珍稀植物的生境越来越少,因此,保护好一些山地湿地,就是为这些物种提供最好的避难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急!

1015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