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改革开放40周年纪
“天下南岳秀,到此人增寿”。回首4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样,自1984年以来,年轻的南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也迈过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如今的“优不优”的历史跨越。34年间,南岳区敞开山门,以“天下南岳”的胸怀,集天下之人才,聚天下之财智,织就了天下人游南岳的发展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南岳从国家自然保护区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秀冠五岳是南岳最优的品牌,自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作最大的政绩,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良好的成效诠释了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自觉”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自信”。一是依法治生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法制引领、制度保障、科技支撑、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湖南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衡阳市南岳区综合管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森林防火四级防控、生态保护视频监控、违法案件联合查办、村民建房联合审批等工作体系。坚定不移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和核心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先后投入2.6亿元,拆除核心景区楼堂馆所28家,搬迁村民434户。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十进”宣传,年均600余万元的资源保护补偿费让全区三分之二的人口直接受益,更进一步提高了村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建立多地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双设”关系。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为“生态留白”提供了机制保障。二是依规兴生态,顶层设计引领绿色崛起。以国务院、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总体规划》为蓝本,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厘清生态责任,释放生态红利。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编制《森林景观格局优化规划》,抓好林相改造、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工作,设计修缮“雾凇”林、景观林、生态公益林,形成多树种、多色调、多季节的森林景观格局,近五年改造森林景观2620亩。持续推进景区禁烟、燃香改革、香灰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四大工程”和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三大战役”,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地表水质量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GDP的“生态绿”,促进了南岳旅游的绿色崛起。三是依情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绿色惠民的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打造了红星骑行主题村、水濂月光下的村落、岳林十里茶乡,促进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兴隆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重点项目,加大“美丽乡村”“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湘江保护治理一号工程”等工作力度,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人居环境治理村12个,村庄绿化示范点20个,南岳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红星村、岳林村、黄竹村分别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旅游名村”,全区先后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