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绘就绿色生态新画卷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泸溪县构建长效巡护机制,以专项行动与常态化监管相结合,护出了一幅幅河流生态美丽新画卷。
沅水和武水是流经泸溪县的两条主要河流,在该县境内流域里程分别达到40和60余公里。记者来到在武水泸溪老城段,从该县高新区通过无人机一路逆流而上巡航河道,河水碧绿,两岸绿树草地滴翠。河道中原来裸露的沙洲已经复绿,与远处整洁划一的标准厂房、高楼林立的城市、粉墙彩瓦的村庄相依,与碧水相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沅水泸溪县城至浦市古镇段,宽阔的河面上碧波荡漾,两岸石壁如画、群山绿意盎然,一江风景撩人心弦。河道旁,几处采砂洗砂和码头已全部拆除,运输砂石的道路也被彻底封断。一处取缔了3个多月的砂场空地上,已经开始长出绿草,砂场附近的河水恢复了原本的清亮。
泸溪县自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按照省、州河长办的工作要点和工作安排,我县每季按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结合县域河流特点,编制县级河流的 “一河一策”。泸溪县水利局副局长县河长办副主任毛胜许介绍说,目前泸溪县已经沅江河道采砂进行了全面规范,同时着力整治家禽养殖自然污水、厂矿污水排放、拆割僵尸船。经过前段努力,已完成了岩门溪的“一河一策”的审定,取缔了沅江二级水源区保护区非法砂石堆场3处、养鱼网箱289口。
同时为了保证河长制的长效机制,该县河长办专门安排6名工作人员进行河道巡查。为了能真实准确掌握情况,工作人员采取着便装、开私家车的形式,对沅水流域的几处重点岸线进行暗访,严防非法采砂死灰复燃和破坏河流生态行为发生。
位于泸溪县自来水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一个沙场,由于生意很好老板不同意拆除。县河长办迅速联系海事、交通、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组织对这个沙场进行了强制取缔。泸溪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李剑指着面前的沙场介绍说,沙场的复绿工作正在规划,下半年就要在原地栽上树苗,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泸溪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47条,分级分段设立河长147名,并依据每条河流实际制订工作方案、确定河长工作重点。同时,以集中整治开路,以县乡村联动、各部门协作,全县河长制工作形成“查、管、治、护”结合的长效机制。从河长制推行以来,全县河流水域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该县河流两岸绿色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1%以上。目前,针对砂场码头整治以及在建工程项目造成的河流两岸裸露,该县采取边建设边复绿的办法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