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环保专项资金不趴帐的做法与成效
为解决民生问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家绞尽脑汁想法设法向上级申报项目资金,通过项目的实施确保了一批民生工程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作出了重大奉献,同时也解决了单位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但随着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化,大家都怕申报项目,假如申报成功了,反而是烫手的山芋让你烦恼,因此放弃了许多争取项目的机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工作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不必要为资金的“小灶”费心了;二是申报项目科研、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等前期费用需业主承担,很多项目需地方财政配套,特别是环保工程需配套30—70%,假如配套资金不到位,就会挤占单位的工作经费,增加单位的负担,这样就没人敢要项目;三是专项资金项目缺乏科学的监管,大家怕因项目实施不力被追责,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要项目。
假如大家都克服上述心态,心里装着老百姓,为解决民生问题,不怕牺牲单位和个人利益,牢固树立争取项目就是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在争取了上级专项项目资金后怎么做到资金不趴帐?通过桑植县环保局近今年实施的项目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做法:一是领导重视,首先要组建项目实施的得力班子是先决。不管是什么工作,选人用人是关键,要把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熟悉工程管理的人拉近项目实施班子里,这个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设置招投标条件是选好承包方,就是抓好工程的关键所在。抓工程要选好工程队,在业主招标标通知在网站发表后,会有各色各列的公司想承包工程,包括一些皮包公司,这样需要业主认真研究设置好招投标条件,只有条件设置好了,就可以火眼金睛选择几家信誉度高、有资质的公司,把皮包公司拒之门外;三是决定项目承包方式是基础。承包方式有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D-S)、采购-施工总承包(P-C)、设计-采购总承包(E-P)等。根据桑植县环保局所实施的环境整治项目来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首选,这种方式只要监管到位,可以保质保量完成所设计的工程内容,验收也容易通过;四是监督管理是保障。工程发包后,应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指导、督促项目的实施,监理方要切实履行职责,同时业主要杜绝认为有了项目工程监理就不闻不问,把所有的权利交个监理方,总甩脱身权。假如监理与承包方串通一气毫不知情。正确的做好是放权不全放,用权不越权。
近年来,桑植县环保局在防止资金不趴帐方面取得的成效。桑植县2015年初向国家申报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7月通过并获得国家、省级专项资金2400万元,整个资金分三次拨付给我县,申报申报成功后拨付720万元,项目建设进展50%后拨付720万元,项目验收后再拨付960万。县政府明确环保局为业主单位,自省下达第一批资金计划后,桑植县就围绕招投标方式展开了多次激烈讨论,主要是因为县领导及有关部门对设计承包、施工总承包方式一知半解甚至很陌生,最后县政府决定由县法制办的牵头,组织发改、环保、财政等部门深入到慈利、衡阳市珠晖区、常德市汉寿县等地考察,通过考察,终于让弄明白在资金不全到位的情况下,为如期完成项目建设,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现在桑植县80%的项目都采取了这种承包方式。承包方式确定下来后,紧接着就是要招投标,由县环保局找一家名声较好的代理公司,设置了项目的招投标条件,经县环保局同意,代理公司全权代理。这样就容易招到有资质、讲信誉、有业绩的承包公司,设置招投标条件显得非常重要。桑植县设置了有独立环境工程设计资格和施工资质二级、近三年来有类似工程业绩等作为招投标的主要条件。通过挂网后,通过开标评标,最后确定湖南清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于2016年7月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依据合同兑现了承包方720万元的工程项目前期设计等费用,使上级拨付给我县第一批专项资金没有趴帐。接着,通过邀标的方式,确定了工程监理,监理费为18、8万元。截止到2017年7月底,已经完成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集中式化粪池(部分建人工湿地)58个,共采购垃圾压缩收集一体车9台、挂桶垃圾车15台、勾臂车1台、洒水车2台、吸粪车1台、3M垃圾箱22个、人力保洁车48台、垃圾桶8000个、果皮箱264个。占整个工程量的60%,桑植县环保局及时兑现了承包公司资金720万元,没有让省厅下拨的第二批趴帐。整个工程预计2018年4月全面竣工,将迎接上级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省环保厅将拨付第三批资金960万,桑植县环保局将及时兑现给承包方,绝不让专项资金趴帐,确保资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