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桑植县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当前发展的机遇在生态,发展的关键在生态,发展的未来也在生态。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2016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率达8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地表水达标率100%、淋溪河和八斗溪省控监测断面常年稳定在二类水质标准。虽然桑植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亟待解决。
一、亟待解决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与环境保护贡献值之间的认识误区。桑植县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每年严格完成国家、省市对桑植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在保护生态环境时,作出了重大贡献。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设立了八大公山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0%。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从最近上报给省政府的数据来看,为更好地保护生态,同时为了公益设施等建设发展的需要,预留发展空间,桑植县生态红线划定面积为138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0%左右。保护澧水源头,为流域群众提供良好水质。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发源地位于为县八大公山乡境内,为了下游的水质安全,桑植县捏紧腰带,加大对沿河环境治理,确保桑植境内河段常年稳定在二类水质标准。严控建设项目审批,拒绝“三高一低”建设项目。从源头上严把关,拒绝“三高一低”项目在桑植县落户,从而在经济上暂时得不到较好的发展。据财政部门统计,2016年桑植县财政一般性收入5.35亿元,而上级财政给桑植县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仅为0.95亿元,所占比例不足财政收入的18%,虽然转移支付根据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增加,但上升空气非常有限,与国家生态转移支付执行“责权利”相一致的相关政策和桑植县保护生态环境的贡献值不对称,严重挫伤桑植县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从而在环境保护认识上出现差异,亟待解决财政转移支付与环境保护责权利相对等的问题。
二、亟待解决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主体不明确的认识误区。桑植县在环境保护宣传上产生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宣传是当地环保部门的事,就连每年的开展的“环境日”宣传活动都由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宣传办法用尽,效果不明显,亟待解决。根据《环保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亟待解决自然保护区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所需的认识误区。经国务院批准,1986年桑植县设立了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成立了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经20年,又先后设立了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据统计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以上。但在经济发展中,问题也涌现出来。八大公山在划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贪大求全,把周边八大公山、五道水、龙潭坪等乡镇群众的责任山林都划进去了,群众资金的树木不能采伐,又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从而长期信访维权,成为一大隐患。大鲵保护区原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在申报国家级保护区审批时,没有编制任何规划,根据畜牧部门的解释:无规划等于默认,视同全县所有水系列入了保护区的范围。后来经省畜牧水产局牵头重调整了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为的是给国家重点工程高铁高速让出通道,保护区范围“三区”调整了部分面积,但依然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特别阻碍了水电路等一批关注民生的重大公益设施项目建设。以前保护区内建的小水电站整改处在风口浪尖。
四、亟待解决环境保护监督主管和监督责任部门的认识误区。现在大家一看到和听到环境污染,不仅是领导还是群众,首先想到的是环保部门,纷纷指责环保部门不作为,但实际上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负有环境保护监督责任单位不仅是当地环保部门,还有法律赋予监督职责的公安、城建、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如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由城建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生活和机动车运输噪声及汽车尾气由公安交通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由环卫部门受理,城市下水道排放生活污水由市政部门受理,农业面源污染由农业部门受理等。
五、亟待解决重经济轻环保或重环保轻经济的认识误区。现在桑植县形成两种认识误区:一是重经济轻保护。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受其影响,涌现少数人片面强调发展工业的重要,没有正确认识到桑植县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轻视环境保护,总想找一些“三高一低”工业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二是一味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阻碍一切建设项目。自从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同时写进了党章,桑植县涌现出少数人要求增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高比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拒绝一些关注民生的重点工程,寻求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