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环保局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市环保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治污步伐,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切实打造株洲环境发展的升级版。上半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为95天,优良率52.5%。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Ⅲ类,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单因子评价)为100%。
(一)健全机制体制。根据《2014年度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工作考核细则》(株两型办发〔2014〕22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经局办公室讨论研究,印发了《株洲市环境保护局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分工》,将涉及我局的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分成14类,并进一步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科室,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我局绩效考核。
(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等清洁低碳技术。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利用。启动了"气化株洲"计划,积极推进天然气输送管网由市区向县域延伸,全面整治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目前,全市城区95%以上居民、98%以上学校、医院、酒店、餐饮点等服务行业,90%以上工业企业都用上了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完成千金药业、唐人神、兴隆化工等企业煤改天然气,我市株冶等17家大型企业和醴陵市所有陶瓷行业全部用上了天然气。
(三)完成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对全市企业进行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公布株洲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等4家环境诚信企业,环境合格企业139家,环境风险企业7家,环境不良企业2家。督促环境风险和不良企业进行整改到位,以便及时申请调整升级。
(四)加强生态绿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绿心地区污染源监测工作。对绿心地区的企业排污口和环保设施按计划进行了现场监控;对涉气企业的锅(窑)炉进行了烟尘、二氧化硫等废气监测;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实施了每季度一次的监测,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每月一次的监测。二是加强绿心地区环境监察工作。严格按照总量控制和绿心保护的要求,把好绿心地区新建项目的准入关。对绿心地区的企业实行严管重罚,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大绿心地区畜禽养殖治理工作。制定全市湘江株洲段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10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和272家畜禽养殖场退出方案,目前正按方案实施。
(五)做好两型数据监测统计工作。一是主动与统计部门衔接,优化统计结构,加强有色冶炼、钢铁、水泥、造纸等全口径行业产品产量的数据调度,确保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一致。二是加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上半年,我局国控重点企业监督性监测公布率达100%,企业自行监测公布率达87.01%(按项次统计),在线数据传输有效率83.01%。
(六)加强湘江保护治理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工作。根据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部署,我市出台《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01.1亿元,实施895个项目,并出台《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考核。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完成项目436个。目前已有湖南柳化桂成化工有限公司总废水处理扩改工程等4个项目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完成18家关闭淘汰项目;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已试运行,龙泉污水处理厂三期10月份可试运行,云龙污水处理厂、攸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启动建设;1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和272家畜禽养殖场退出工作以及洗水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年底可完成。
(七)狠抓清水塘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已经国家批准。上半年,对清水塘工业实行搬迁改造。淘汰株冶烧结鼓风炉系统,实行旗滨玻璃株洲基地全部停产,完成乌丫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清水塘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等29个项目和36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关闭退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