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助推节水事业,让企业看到节水治污红利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了落到细处的进展,株洲开始步入"工业节水"与"治污"并进阶段。
然而,环保是一件花钱的事,建设减排工程、运行治污设施,都需要大量投入。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主要目的则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何让两者能够"并举"?
让企业主动做好"节水"与"环保",除了要对其施以重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激励举措,让企业能看到节水治污红利。
以往,株洲的节水几乎纯粹靠行政手段推动,缺乏自主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结果常常导致节水成为政府的"独角戏",企业自主自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要想把节水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节水的能动性问题,让市场和水价形成节水的动力。
通过设立节水奖,建立"节约用水有奖,超计划用水加价"的考核奖励机制;再比方说,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取水认证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水行业、企业,不予颁发取水许可证等。
市场的优势就在于激发企业的活力,让这只"看不见的手"参与进来,株洲节水事业才可持续。(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