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并驾齐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相融,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经济建设为基础,政治建设为保证,文化建设为先导,社会建设为归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可以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视野,有效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美丽中国”。
一、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要突出“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环境高污染,资源高消耗,产出低效益的“两高一低”粗放型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要实现州长叶红专在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优势,强化生态文明立州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湘西”。就要突出“绿色发展”,一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保险等经济手段来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建立起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约束机制,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的目的。二是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就湘西州而言,要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无烟工业”,加快污染治理步伐。三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产业升级,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逐步淘汰,提升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要突出“制度环境”
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就是要以政治建设为保证。政治文明具有决策性强、调控性强、督导性强、执行力强、影响面宽的特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措施,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政治建设要突出“制度环境”,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顺应历史潮流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把本区域节能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水、气、渣、声污染整治纳入年度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晋级、晋升、奖励的依据,从而强化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改善本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其次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要以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满意不满意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优劣的标准,在法制建设中,要加大“两个力度”,即:加大生态保护立法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要突出“政府引导”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文化建设要突出“政府引导”,首先在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的方式上,要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制定生态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各级政府要把载体建设作为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的创建,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其次在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的内容上,要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长期以来,人们由于不注重环境保护,已导致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雾霾笼罩,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真爱自然的理念正在形成,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开辟环保活动室、广播室、阅报栏、环境征文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尤其要通过生态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自律。
四、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要突出“惠及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要突出“惠及民生”,就要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这就是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这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群众生活富裕起来,环境保护是让群众更好的享受发展成果,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的健康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身也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