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控制修复方案出台
受郴州市人民政府、郴州市环保局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编制的《陶家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控制修复方案》于2014年6月底问世。从2014年1月起,编制人员走访了临武县、嘉禾县、桂阳县政府及郴州市相关委办局,在多方配合下获取了大量基础资料。同时,在临武县、嘉禾县、桂阳县陶家河流域内布设了农田、林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灌溉水、谷物、蔬菜、尾砂、沉积物等类型采样点1200余个,采集了大量的环境样品。在清晰认识流域整体污染状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又立即展开了第二阶段勘查工作,包括补充样点勘查,河道、水坝淤积的地质勘查;高风险区域的详细调查;重点工程点的补充加密勘察;地下河、河道尾砂淤积的勘查工作。陶家河流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As、Pb、Zn等,局部区域还存在Cd、Cu、Sb等污染。流域内由于尾砂淤积造成污染的河道长度为27.5km,尾砂淤积量约为3000万m3,主要淤积在甘溪河至浸漕段、祖山电站、观音山水库和麻地电站等河段。流域内受污染的土地面积约为38.3km2,其中农田面积19872亩,涉及临武、桂阳、嘉禾三县10余个乡镇、受影响人口约171760万人。
修复方案系统完整地说明了陶家河的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和危害,以及造成污染的历史原因,为科学判断分析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健康和生态风险、确定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提供了基础依据。陶家河流域污染损害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河道尾砂堵塞水坝,水电站、水轮泵、农灌渠和农田既有功能遭受破坏,二是河水和两岸地下水(饮用水)受到重金属污染,三是异常自然条件导致沿河岸低洼的灌区耕地和民房被尾砂淹埋,四是河水灌溉和尾砂扬尘引起的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桂阳环保局 郑丕珍供稿)
附图: 陶家河污染现状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