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乡镇的环境污染切莫与城市“接轨”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4-06-27 15:55   【字体:    

曾几何时,谈到污染,人们想到的都是城市,农村被视为一方净土,绿色纯天然,原生态。但如今,农村在与城市接轨的同时,污染也“接轨”了,有的区域污染程度已与城镇“平分秋色”其严重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0年)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45公斤,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4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又据2010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已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农业源已经与工业源、城镇生活源等主要点源排放“平分秋色”。来自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工业产品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农业或农村废弃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影响甚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依然存在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突出环境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成因就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大。10%的耕地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因而一味追求单位粮食产量,导致“高产、再高产"”,化肥、农药的投入"“加大、再加大”的恶性循环。另外,蔬菜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的因素。

因此,面对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没有制定农药包装瓶(袋)、使用过的废膜等相关的环境管理措施,农膜变成“农魔”;农药包装瓶(袋)也变成“潘多拉盒子”;再如,不少化肥和农药包装上的说明不充分、不恰当;缺少研发、生产出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小且除虫效果好的生物制农药。
  当然,农业源污染是个普遍现象,其治理在世界范围内都属难题。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发达国家大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研发推广和鼓励农民自觉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加强财政支持和机构管理等。在我国,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令,各级政府要阻击农村污染与城市“接轨”,大力推广有机农业或观光农业,大力生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大力实施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城市要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同建同治,朝着“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中国”迈进。



乡镇的环境污染切莫与城市“接轨”

1013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