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浅谈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4-02-28 08:52   【字体:    

基层环保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的实现,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环境监管任务的加重,基层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保意识不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依然存在,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加剧了经济与环保的失调二是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治理污染的主动性不够,违法偷排的现象时有出现;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淡薄,远未普遍形成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习惯,特别是在农村,农民主动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不够。

2、执法力度不强。一是执法体制不顺。首先,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财、物受制于地方政府,因此,执法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行政处罚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然而,在对违法企业的整顿、非法企业的打击过程中,由于部门联动、部门配合不够,致使执法行动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一些非法企业在清理整顿后,水电证照样样都有;二是执法权限不足。因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致使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时手段不硬。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往往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而环保部门既不能查封他的企业,又不能拆除其设备、厂房,只能依照法律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时还出现法院贴了封条,而个别企业主公然启开封条擅自违法生产的现象;三是执法观念不强。环保法律一直被许多人视为“软法”,难以奏硬,而在部分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心目中,领导行政命令的权威往往大于法律的权威。

3、环境监管不力。一是审批难。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不管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均一概引进,其中不乏有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有的项目地方政府还要求特事特办,审批中“先上车,后补票”、“上车后,不买票”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项目的选址定点上,基本上都是由业主选定,造成有的项目选址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不相符。有的项目因多种原因出现环保问题时,地方领导有时还要求环保部门负责到上级部门协调解决。这些都为建设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使基层环保部门领导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甚至在一些地方还会出现“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基层环保局长;二是治理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用于企业污染治理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企业治污的主动性不够,不少企业都是在政府强制措施下自筹资金上了污染治理设施,设施规格不高,治污能力不强。一些列入关、停、转的老企业,污染治理更是举步维艰;三是监管难。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任务重,而装备差,监管人员少,在乡镇没有分支机构,只能应付日常工作,容易造成建设项目管理漏批、漏管,“三同时”监管不到位。部分上了环保治理设施的企业,由于运行成本较高,企业老板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形成检查人员一到“开机欢迎”、检查人员一走“关机欢送”的局面。有时由于优环方面的硬性规定,环保执法人员进厂突击检查往往需要层层报告而耽误了最佳时机,等环保执法人员到时,恶意排污行为早已结束。

4、能力建设不足。一是人员素质低。基层环保部门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缺的情况,乡镇目前仍然是一无机构二无人员,“头重脚轻”的问题比较突出。人员中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与环境执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环保经费少。经费困难是困扰基层环保部门的最大难题。虽然环境保护已经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科目,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部门经费标准较低,难以保证正常工作的运转,特别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实施后,业务经费紧张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三是能力建设差。大部分基层监察大队和监测站能力建设方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办公条件落后,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装备较差,无法适应新时期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各项业务的需要。

 

二、采取的对策

 

1、抓住关键点,力求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谋求突破。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要把环保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重点要强化三种意识: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强化领导和法人代表的责任意识。二要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各界的贡献意识。三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坚持面向各级领导、工业企业、广大群众,利用“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声势较大的宣传活动,并充分发挥和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扩大宣传面,力争做到宣教形式多样、社会各阶层易于接受,为环保工作奠定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

2、瞄准突破点,力求在强化执法体系方面谋求突破。一是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议在省以下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垂直管理体制,有效防止基层环保工作受地方干预二是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落实政府环保责任和各部门依法履行环保职责的约束机制,使地方政府依法担负起“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改变过去环保部门一家打天下的被动局面;三是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权。要修改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赋予环保部门享有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或者没收的强制执行权,通过扩大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解决当前存在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3、找好结合点,力求在环境监控体系方面谋求突破。一是强化环保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环保部门应当参与党委、政府关于工业发展、园区设置、区域开发等会议和决策过程;参与起草有关工业发展文件,为推进工业发展提供环保政策法规支持,积极参加招商引资活动,为推进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把好环境准入关;政府应当尊重环保部门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理措施和对新建项目的选址、定点意见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把好建设项目的产业政策关,严禁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重点污染企业委派驻厂监督员,或是建好在线监控系统,以此来加强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管。加大对基层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有偿贷款、贴息贷款或无偿补助等方式,对缺乏治理资金的企业给予资助;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开展区域环评、战略环评,提高对环境安全的认识,改变 “重景观、轻治污”、“重城区、轻郊区”、“重事后、轻事前”的现象。

4、扣紧立足点,力求在能力建设体系方面谋求突破。一是切实解决基层环保部门的编制和专业技术人才问题。要积极争取编制部门的支持,增加人员和编制,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分支机构,派驻环保干事,将他们的经费、人事统筹到环保部门管理。要把住基层环保队伍的入口关,面向社会公开选调或招考环保专业人才,努力提高基层环保人员素质,强化业务培训,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境执法队伍;二是切实解决基层环保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问题。地方政府要将基层环保部门在编人员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让他们的工资得到保障。要按照中央、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大财政投入,有计划地安排公用经费,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位。要加大能力建设和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添置监测、监察设备,不断提高装备水平。

浅谈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13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