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保信访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环境信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了更多的关注,对自身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关心,不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还有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现结合涟源市环境信访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和当前环保信访工作的几点困惑,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与思考。
一、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环保信访工作,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 多措并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经常不断的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工业企业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模范。借助“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组织宣传活动,日常执法过程中进行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参与环保、监督环保的积极性,使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职能有清晰的认识,对环保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局面。
(二) 多管齐下,减少信访量的发生
一是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对新、扩、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抓起,关口前移,始终坚持在建设项目审批前先征求信访部门的意见,预测环境信访风险。二是不定期排查信访苗头,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超前防范,对存在环境隐患的企业,下达行政命令责令及时改正,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治理,从而堵塞漏洞确保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三是执法必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实施关闭,绝不手软,使企业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 齐抓共管,强化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
切实加强现场取证、执法等环保执法软、硬件设施的装备,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同时,对涉及面广、矛盾复杂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的环境信访问题,环保部门加强与发改、工商、经信、公安、畜牧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组织实施联合执法,通过协同作战,齐抓共管,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达到“警示一方、教育一片”的震慑作用。
(四) 领导重视,提倡“小题大做”
领导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他所在部门的导向,领导重视哪项工作,该项工作就容易抓出实效,抓出成绩,这也就是强调一把手工程的关键所在。因此,环保信访工作也要求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办案、包案,并监督指导,才能抓出成效。
在信访工作办理过程中,对工作中那些易被轻视的问题、易被忽略的小环节,务必“小题大做”。一是小事当作大事办。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的,就平安无事;凡是把大事当做小事来办的,就必然要出事。对于干部职工反映的任何一件“小事”,各部门应当做“大事”来认真对待,谨防小事拖大,矛盾激化。
二、现阶段环保信访工作存在的几点困惑
(一)涉煤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矿的长期开采,已给地质、地表的环境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其后遗症要从根本上解决,单靠环保部门看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处理好得需多部门联合执法才能解决。这就给环保部门在此类信访问题的处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就像一团剪不断的麻。
(二)小规模的养殖场污染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民养殖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无论大小的散养户,都存在一定的污染。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其污染越来越严重,蚊子多,臭气大,粪便直排等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对于这种情况,在居住区的散养户,其规模要大不大,要小不小,大多是几十至一两百头不等,既没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也不符合《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本办法中的禽畜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猪的养殖场) 和《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模以上的养猪场)管辖范围。此类环境污染确实存在,但环保执法人员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却缺乏可操作性的执法依据,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环保是幌子,信访遭蛮缠。“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些复杂的信访问题,仅是以环境污染为幌子,真正根源在其他,环保部门在此类信访问题的处理上非常棘手。就拿湄江镇的和平采石场来说,环保、国土、安监等部门都依法对该采石场进行了审批,且现在还在基建过程中,根本不存在污染。几组村民却多次以环境污染为由到处奔走呼告,执法人员找信访人谈话时,他们讲的是什么村级账务不清、村干部猖狂等等,反正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钱、要李峥等村干部下台.至今,双方已发生两次斗殴,公安部门没把打架的事处理好,环保部门去处理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