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新宁县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3-04-19 08:29   【字体:    

一、新宁县农村水污染现状
    (一)近年来新宁县农村水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
    新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道闸门”,作为科学发展的“前置条件”。聘请南京环科院编制了《新宁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并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同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纳入县“十一五”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强环保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将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减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围绕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创建工作,实行最严厉的环保措施,落实“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和环保属地负责制,所有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由乡(镇)、村两级把关签署意见,对有污染的项目,还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报县人大备案后才能进入环评程序,环保审批未通过一律不得入县,实行“一票否决”。建设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乡镇、村等创建活动,实施蓝天碧水环境集中整治战役,先后开展了涉锑、涉锰、造纸行业和重金属行业等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82起,关闭19家涉锑企业、92家涉锰企业、2家铁合金、40多家非法采挖山砂点及5家土法选金点,关停整治了崀山公路沿线32家污染企业,并依法关闭16家小型土法造纸企业。“十一五”期间,新宁县共投入资金2.2个亿用于污染源治理和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名列全省前列。扶夷江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势头,各断面水质均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好于饮用水二类标准。
    (二)新宁县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宁县城兴建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得到提高,但全县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农村污水排放量在污水总排放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新宁县小城镇和集中地农村聚居点的规模都有所扩大,但许多规划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使得生活污水问题日益凸现,农村水污染愈发严重。据测算,新宁县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2340多万吨。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新宁县尚无正式营运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的污水管网等市政建设也进展缓慢,新宁仍有部分人口饮用不卫生水。由于大量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主要污染物COD减排形势严峻,将减缓新宁县经济发展速度。农村的污水乱排放不仅给自身环境造成破坏,对流经的河流也有是很大的污染。新宁县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比较严重的富营养化,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夫夷江污染也日趋严重。根据邵阳市环境监测站数据表明,全县属Ⅳ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30%以上。
    二、影响新宁县农村水环境的几个重要因素
    (1)畜禽养殖污染。近几年新宁县城乡规模发展迅速,农村建立起大批养殖场,由此带来大量畜禽粪便的排放和污染问题。绝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圈养,没有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积、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积,粪尿中的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尤其到了汛期,雨水把粪便从高处带到低处,直接污染地表水。
    (2)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新宁县农村近年来逐步普及自来水,使居民的排水量大幅度增加。人均每天用水约为130升,依此推算,全县农村年废水量可达到2340多万吨。由于没有配套的排水管道和规定的去向,排向室外的污水或在街道上漫流,或沿排水明沟流到低洼处、沟塘水库及河流,长此以往,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并通过入渗影响地下水水质。此外,新宁县有50万人生活在农村,按每人每天0.5公斤计,每天共产生250吨垃圾,大量垃圾在城镇和乡村堆放,不仅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滤液也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农村工业污染源。近年来,新宁县的乡镇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在带动农村小城镇复苏和兴起的同时,使得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县15%以上的耕地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此外,由于县城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至郊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些企业中包括造纸、化工和屠宰等污染严重的企业,特别是麻林乡、黄金乡、黄龙镇等乡镇的小造纸企业,对周边河流水系造成了严重污染。
    (4)农业面源污染源。化肥和农药是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从而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新宁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由于大量施用农用氮肥,已引起农村和小城镇地下水、饮用水的严重污染。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具有毒性的有机化学物质,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现状不容乐观,这也体现在新宁县。一般来讲,80%以上的农药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水的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5)旅游业污染。新宁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舜皇山和世界自然遗产崀山,新宁县将旅游业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三产龙头,确立了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但旅游环境具有脆弱性,一方面旅游旺季大批游客拥入,造成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另一方面,旅游投资商的大规模开发活动,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如金石镇、崀山镇等乡镇日渐火爆的“农家乐”餐饮店等,排放的废水都对全县旅游环境造成了影响。
    三、治理和保护对策
    (1)提高生态环境意识。解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加强对农民施用农药、化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科技教育。
    (2)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走生态农业的道路,退耕还林,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村镇环境卫生工作,加大“脏、乱、差”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和公厕,突出抓好各溪河、水沟的污染治理,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逐步完善村镇污水、垃圾处理系统。选择1—2个乡镇作为试点,开展生态村镇创建活动。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有效防止农村、农业面源污染。
    (3)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加快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制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4)实施规模化畜禽殖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实施生态养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养殖业循环经济,实施以沼气纽带为前提带动养殖业、种植业的生态经济。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迅猛发展,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这使得发酵的原料也有足够的来源,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炊事、照明,也发电用于农产品加工业,从而减少外界能源的输入,沼渣可用作农业生产的底肥,沼液进入鱼塘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是鱼的良好饲料,可使鱼的产量提高,抗病性增强。建立以沼气为纽带形成“猪-沼-菜”、“ 猪-沼-果”、“猪-沼-林”、“猪-沼-鱼”多功能的生态模式。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生物菌就地(养猪场)制肥”项目实施。对规模化养猪(牛)场粪便就地进行生物菌制肥,生产出的有机肥直接用于蔬菜基地、苗木花卉种植,从而建立以生物菌肥为纽带,形成“猪(牛)-生物菌肥-菜”“猪(牛)-生物菌肥-苗木花卉”等种养殖生态模式,在治理养猪(牛)场粪便污染的同时,生产出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农业面源的污染,施用用生物菌制成的有机肥生产出绿色无公害食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此项目的实施,可谓“一举三得”。从根本上解决新宁县规模化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
    (5)加强村镇环境卫生工作。加大“脏、乱、差”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和公厕,突出抓好各溪河、水沟的污染治理,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逐步完善村镇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环境监管,将乡村旅游纳入环境监管范畴。规范乡村旅游行为,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及时收集,送垃圾处理厂处置。对乡村“农家乐”,要完善环保审批手续,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避免餐饮废水直排影响周边环境和水体。
    (6)开发推广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新宁县这样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县,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欠缺,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农户分散式处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畜健康。对于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可对污水进行集中治理,这种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只有常规工艺的10%-50%;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可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这种处理采用厌氧、生物填料、沙石过滤、喜水性植物根部吸附等方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N、P去除率达到90%,其特点是投入少,无运行成本,处理效果明显。

新宁县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

1013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