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环境监测工作获全省先进
2013年1月25日,湖南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在株洲召开。
1月25日,在株洲市环保局召开的湖南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省环保厅对获得2012年度环境监测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荣获先进单位。省环保厅潘碧灵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株洲市环保局何长顺副局长在会上就株洲市环境监测工作及工作亮点做了典型发言。2012年株洲市环境监测工作以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和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全年,共获取环境监测数据30余万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4天(其中优100天,比上一年多出44天),良好率94.0%(好于上一年的93.4%),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湘江株洲段朱亭、枫溪、白石、霞湾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饮用水水源水质实现100%达标。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dB(A),交通干线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7dB(A),均低于国家标准,为客观反映我市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我市环境监测突出重点抓突破,实现特色工作有亮点:一是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2012年我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了监测站达标验收工作全覆盖,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建成全国首个大气重金属自动监测站。2012年,我市在监测重金属污染物领域实现了一次技术革命。11月14日,全省首台大气重金属含量监测设备(AMMS-2000大气重金属连续监测系统)正式落户株冶医院监测点。该设备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大气中的铅、硒、汞、镉、锌等20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监测过程中实时生成监测结果,并将实时生成的数据通过发射装置传送至市环保局“数字环保”系统,为预警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这台设备的投入使用,开辟了我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新领域,在全国也处于前沿水平。三是完善自动监测网络,全面实现PM2.5监测能力。根据省环保部署,长株潭地区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按照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发布监测数据。我市11月完成对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补充完善以及更新换代。首先,在原有5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云龙方特、大京风景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其次,监测项目从3参数增加到现在的6参数,全部实现PM2.5监测能力;以此同时,实现了与国家总站和省站直联,于12月1日在市环保局公众网上试发布环境空气质量AQI实时数据。目前,整个系统还在持续完善中,今年元月1日长株潭三市已正式对公众发布适时数据。四是以“数字环保”为平台,不断加强联动机制。我市通过“数字环保”系统,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的联动与响应,使监测工作各个环节都实现智能化、数据字化管理,加强监测工作的预警预报。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视频和数据监控,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等实现实时自动有效监测,客观反映全市环境质量。特别是5个城市港口水体质量自动监测站的监测,对保障湘江饮用水安全实现了预警预报。一旦出现异常数据和违规排污行为,接到自动报警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就马上赶赴现场进行监测。五是为“三大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我市投资近6亿元启动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废渣工程、大湖工程以及霞湾港治理项目,这三大重点工程是保障我市环境安全和市民健康的三大民生工程。市环境监测站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共出具数据60480个,出动车辆720台次,监测人员2160人次,确保项目施工中各项监测指标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有效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三大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潘碧灵副厅长在会上对全省环境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强化管理为内容,以“三个说清”为目标,着力构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
省环保厅潘碧灵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株洲市环保局何长顺副局长在会上就环境监测工作作典型发言。
参加全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人员观摩株洲“数字环保”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