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引路 着力提升环境保护水平
2012年,南县环保局从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入手,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勤政引路着力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稳增长、促和谐”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以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围绕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工作效率,该局重新制定了《南县环保局机关管理制度》和《南县环保局业务管理制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消除以往管理层面上的盲点和死角。为了刚化制度,提升执行力,同步制定了操着性较强的《南县环保局奖惩办法》。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全局工作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成功转型。在环境保护方面,为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原有的各项制度措施的基础上,环保局本着勤政为民提升服务质量的理念,采取三项新的举措促使勤政建设更上一层楼。一是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一律在政务中心环保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凡是到政务中心环保局窗口办理建设项目,不论上下班,不分节假日,随到随办,热情服务,尽快办理;二是项目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凡属于该局职权范围内的审批项目,手续齐全后,3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三是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环保审批直通车道”: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详细的政策和技术咨询,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过站式”服务,凡报请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局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积极配合做好项目报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报批。同时,该局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为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环保局积极争取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政策。一是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环保、节能、土地等指标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工业企业;支持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拓普二期改造项目审批、汇源麻业技改、顺祥氨基葡萄糖等重点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节能专项资金,优先使用省节能专项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补贴或奖励资金。二是采取寓监管于服务的管理方式,严格环境监督管理不放松,集减排、监察、监测和投诉处理于一体,对辖区的排污企业进行梳理,建立污染源排放登记台帐,定期组织监察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检查,有效防止污染源的超标排放。三是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沿岸及水源地上游污染隐患的排查力度,加强了对环境存在危害隐患的单位的安全监管,帮助5家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实现整改。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群众举报与主动出击相结合的方式,全年已累计出动300余人次对排污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监督企业的治理进度和治理效果。
不仅如此,该局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对污染排放不能达标、影响辖区环境质量、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重组、技改,使全县最大的水污染源得到彻底根治。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乡村转移;对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在招商引资、项目编报、企业用地、行政审批上等都实行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扶持低碳经济产业项目入驻南县,力助县域环境保护扩容提质。
2011年,环保局以项目为依托,以实施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为重点,在县域减排容量饱和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596.63吨,比上年下降3.74%;氨氮排放量1327.5吨,比上年下降4.59%;二氧化硫排放量1609.7吨,比上年下降28.42%,氮氧化物排放量278.9吨,比上年下降了24.4%。
今年来,该局进一步强基固本,科学制定《南县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计划》。到2012年底,在2011年排放量基础上,消化新增量,确保不增。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600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78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132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3560吨,净削减40吨。
以为民办实事践行改善民生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凝聚力工程”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环保局侧重在为民办实事上多做文章,把改善民生工程放在首位,组织以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凝心聚力做好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 7月中旬,局里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耗资3000多元,帮助茅草街镇长宁村整治居民聚集区清洁卫生,整理清扫了公路沿线、沟渠和卫生死角的垃圾,清运了陈年堆积的生活垃圾。同时,广泛宣传发动,号召村民当义务保洁员,积极参加清扫保洁,指导村民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此外,还与该村在长效机制建立上进行了探索,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巩固农村清洁工程成果。此举唤起周边群众更加关注环保、关注生态,使优化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湘北明珠、生态南县”的奋斗目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切实帮助基层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环保局采取“入企听诉”的刚性措施,深入企业把脉问症为基层企业排忧解难,给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近年来环境污染投诉不断增多,污染纠纷不断升级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专门机构,帮助基层企业妥善做好群众工作。湖南拓普竹麻产业有限公司因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遭遇群众上方投诉,局领导牵头深入实地,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介绍企业治理规划,争取群众理解;督促拓普公司新上两台除臭机,化解了厂群冲突。鉴于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环保局还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9800多万元,淘汰落后产能新上节能环保锅炉,全面配套建立全封闭式的热能置换与臭气治理工程设施,在废气综合治理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
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化解各类环境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针对近年来县域环境污染投诉不断增多,污染纠纷不断升级的实际情况,环保局采取“因事设岗”的刚性措施,专门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成立了环境污染投诉受理中心,负责接待、调查、处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该局进一步完善环评审批与环境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环境监管失职责任追究。鼓励群众担任环保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让受害群众有表达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防止出现越级上访。同时加强对环保义务监督员的引导和指导,防止群众借义务监督员的身份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局按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和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依法进行查处,有效防止了因污染问题屡禁不止引发重复上访与越级上访。在今年上半年的督查行动中,全局共出动监测、监察人员300多人次,对68家企业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4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1件;受理群众环境投诉291件,其中来电216件、来访36件、来信23;分别完成省厅、市局交办信访10件、6件,办结率为98%。彻底遏制了侵害群众利益的污染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