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塘区环保部门立足五项职能提升环境质量
近年来,湘潭市岳塘区环保部门积极总结“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的经验,立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主题、主线与职能,突出抓好五大重点,全面提升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效力和作用,为推进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立足环保审批职能,以环境准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区环保部门结合全区产业结构实际,严把环境准入标准,保证了审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完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认真落实“七个不批”,即对选址不符要求、配套处理设施不完善、位于敏感区不符相关规定、总量审核未通过、工业类项目未进园区和有搬迁要求为制定搬迁方案的不批,原有违规项目整改未到位改扩建项目不批,切实发挥好环评“控制阀”和“调节阀”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同时对区政府扶持的重点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强化环保“三同时”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截止11月,区环保局对39个新建项目(工业企业3个,三产业21个,房产业15个)严格执行环评手续(环评登记表、报告书、报告表),每个项目都采取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原则,没有一个项目因为任何原因而降低环评等次。
二、立足调控总量职能,以污染减排赢得环境容量
坚持把污染减排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按照“管住增量、削减存量、控制总量”的思路,完善污染减排考核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重点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建设燃煤设施脱硫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治理等,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支持效益好、排放低、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今年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减排工作有了新的变化。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成功关闭了湘潭市和平电镀厂电镀生产线;湘潭市岳塘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完成搬迁,并通过市、区两级环保部门验收;成功拆除霞城电机砖厂高污染设施,完成了 “十二五”减排中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考核指标,为岳塘区“十二五”减排工作打响了头一炮;狠抓了塑料造粒行业的整顿,成功关闭河东地区塑料造粒企业72家;
2011年1-8月期间,岳塘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3%,SO2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消减率均超过2%,顺利完成全年减排目标。
三、立足监督管理职能,以环境监管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增强环境监测执法能力、创新监督管理方式、拓展社会监督范围、深化环保专项整治等举措,积极发挥环境监管的倒逼作用,保持对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全力将环境执法监管刚性要求落实到位,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环保专项资金安排、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一票否决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对严重环境违法单位实行停水、停电、公开曝光等措施,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同时把严格监管与创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企业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四、立足环保为民职能,以加强环境执法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切实以群众工作统领环境信访稳定工作,努力满足新时期广大群众对环境的新需求、新期盼。一是建立信访查处机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和分管领导包案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坚决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妥善解决和防止环境污染恶性信访事件的发生;二是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认真履行“行政调解组织”义务,将环境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环境纠纷排查一起、化解一起;三是建立群众权益表达机制。积极畅通12369热线电话联系群众方式,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沟通;四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适时召开群众工作调度会,加强对群众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解问题、促整改、助提高。1-11月接警372起,处理结案365起,出动调处人员821人次。
五、立足基层堡垒职能,以夯实党建基础营造和谐干事环境
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环保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一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学理论。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完善学习制度,着力在“深”字上下功夫、“新”字上做文章、“实”字上出成效,真正实现学以立德、学以致用;二是始终保持创先争优增动力。认真落实创先争优各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争创新方法、新载体、新路径,为“鞭策落后、鼓励先进”增添动力,形成工作上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趋势;三是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强党性。牢固树立“为发展服好务、为环境把好关、为群众解难题”的宗旨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完善环保审批、技术咨询与指导、内部联动执法、环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坚持人员下沉、服务下移、平台下设,以最优质的服务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四是始终筑牢廉政防线树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惩防体系,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并用好手中权、为民谋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