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四措并举”做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为做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衡东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严格按照《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方法》要求,对普查档案资料及时收集、规范整理、科学归档、妥善保管,确保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的全面准确收集和科学合理利用,总计建立永久卷84件,长期卷341件,为我县“十二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规划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精心谋划,全面部署,保障归档有序实施。衡东县高度重视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着眼一个“早”字。一是迅速成立了我县污染普查领导小组,及早谋划我县普查工作思路,将普查档案管理纳入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计划,并在《衡东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中,将普查档案管理明确为普查机构的重要职责。二是政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召开普查工作会议,对我县普查及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早动员,早部署。三是提早将普查档案管理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在经费紧张的状况下,安排普查建档资金10万元用于添置档案盒、档案柜、灭火器、防盗窗等设施。
二是健全制度,专业管理,确保建档资料质量。为完善普查档案制度,衡东县突出一个“专”字。一是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障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职性。二是结合实际,建立了《衡东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制度》。将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列入全县环保年度工作计划及专项议事日程,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保障了工作所需人员、设备及经费。三是制订了专项责任追究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同时,普查档案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协调解决普查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职档案员负责兼职档案员培训和部门档案归档指导工作,兼职档案员负责基础档案归档工作。档案整理实行两级归档法:即初级整理,将当天或者近期的档案全部按类别初步归档;二级归类,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对初级归档文件、资料再进行科学的筛选后正式归档,力求归档的准确、清晰、简洁、完整。对重要的普查资料和目录索引实行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保存制。
三是夯实基础,勤练内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我县加强了对普查档案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紧抓一个“学”字。一是组织76人次参加了全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强化学习普查及资料归档知识,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在发动宣传、调查对象清查、污染源入户调查等各阶段,要求普查员学习相关知识,先模拟入户调查、资料整理、移交归档等工作程序,树立档案保护意识,进行全体普查人员大练兵。三是组织普查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参加了2008年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培训班以及县档案局举办的为期一月的档案培训班,通过专业系统培训,提高立卷归档水平。四是及时下载档案管理的PPT课件和其它文件资料,借助普查QQ群平台,共同学习探讨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方法,交流经验,对普查形成的文件材料科学分类,整理和编目。
四是严格执行,加强监督,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我县把《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方法》作为污染源普查档案建档工作的行动指南,落实一个“严”字。《档案归档整理方法》对归档文件分类、整理、装订顺序,文件编号、目录编写和排序等作了科学详尽的规定,按要求严格执行。在普查资料整理中,严把分类关,做到文件类、影像资料类、照片档案类、会议档案类各类分类准确;资料的装订、排列有序,装盒层次清楚、内容齐全,编号正确;登记目录方面,纸质索引、电子索引目录双管其下,方便查询;在归档材料保管上,全部使用规范的档案盒、档案柜,确保文件不易腐蚀变质,装订与保管符合档案的保存期限要求。县污染源普查办加强了对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督查,及时跟进,保证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