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维护环保知情权还需决策透明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09-12-04 00:00   【字体:    

  广州市番禺区将针对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区进行为期半年的大讨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番禺区区长楼旭逵在座谈会上表态:“项目环评不通过,绝不开工,绝大多数群众反映强烈,也绝不开工。”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终于出现了转机。
  今年2月4日,广州市政府发布通告,决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与钟村镇谢村交界处,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此举遭到番禺居民的反对。当地很多民众担心垃圾焚烧会造成严重的二恶英污染,并且列举了大量焚烧垃圾可能导致一系列污染的证据。尽管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在公众的反对声中,项目陷入了僵局。
  无独有偶,由于公众的抵制,投资3亿多元、原计划于10月21日点火试运营的江苏省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被当地政府紧急叫停。吴江市政府承诺,将在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后,再定是否投产运营。
  不管两个项目的最终命运如何,有一个问题需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这就是政府怎样通过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倾听公众意见,完善决策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项目、一项政策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难以落实,即便政府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效果也会打折扣,而且往往会引发矛盾与纠纷。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有一些地方曾经不顾群众的反对,建了一些污染项目,但最后不得不关闭、搬迁。此时,这种决策给群众利益带来的损害、给政府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造成。因此,政府在作出一些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之前,必须让群众充分知情,使政府与群众之间达成共识,获得广泛支持,这样的决策才是民主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垃圾焚烧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公开相关信息,避免“暗箱操作”;要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而不是强制执行。政府在项目立项过程中,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而公众则相对缺乏信息资源,这种信息不对称更容易使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出发点以及得出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形成不信任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遵循信息公开原则,充分听取民意民愿,加大决策透明度。
  台湾省台北市北投焚化厂是台湾最大的垃圾焚烧处理厂,每天最大处理量达到1800吨。当初在台北市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也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台北市做了很多与居民沟通的工作,形成了“市民参与,专家代理”的沟通机制。为了解除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顾虑,台北市每天公布烟气排放值,并且随时向公众开放处理厂,允许公众参观,了解垃圾焚烧处理流程。甚至聘请世界知名设计师,在150米高的烟囱上修建了旋转景观餐厅,降低垃圾焚烧处理厂对环境和公众心理带来的冲击。这种公开与透明的处理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今的台北北投焚化厂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垃圾焚烧处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公众对其中的利害未必非常了解,因此,错误信息很容易先入为主,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加大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难度。据说,当年台湾内湖焚化厂作为示范厂开放给台湾各县市的民众来参观,有个老太太看到厂里有树有草,居然不相信这些会是真的。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垃圾焚烧项目的依法推进,首先要过信息公开这一关。如果信息不公开,就不会有公众参与和民主讨论的基础,更谈不上民意的拥护和支持。当有民意强烈反对、民众以理性方式表达反抗、要求对话时,政府必须倾听民众的声音,政策或项目出台也需要先争取民意的认可。项目要推进,不但要依法,还要合民意。
  维护公众的环保知情权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地方政府切实增强决策透明度,让公众看得放心、听得明白,这样才能说得清楚、做得明确。唯其如此,方可促成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将好事儿办好。

维护环保知情权还需决策透明

1015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