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科普日(湖南)主场活动 生态环境科普了啥?
9月14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湖南)主场活动在长沙启动。今年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普以的主题是“万物共生‘湘遇美好’”主题实践为主题,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科普内容?
(一)探索环境监测“奥秘”
“我们湖南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了精准监测生态环境的情况,我们设立了水、气、土壤、噪声等监测网络站点,小朋友们知道监测站点是做什么的吗?
在湖南生态环境科普展台,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变身”化身环保老师,给孩子们讲起了生态环境监测的趣事小常识。让孩子们知道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什么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有什么作用?小朋友们要如何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之中?在系列互动活动中,环保老师用便于小朋友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娓娓道来,语言阐释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并通过趣味有奖问答等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环境保护行动之中。
(二)趣味“集章”科普海洋生物
“白鲸从出生开始就是白色的吗?”
“答题可以集章,全对还可以兑换海洋徽章和贴纸哦!成为我们的‘答题王’!”
“了解神奇的海洋动物,就来有奖竞答区!”
现场有奖竞答区可谓是人气爆棚,可爱的小朋友们在答题区大展身手。通过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又学习了解了不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三)环保实验撒播“绿色种子”
展区环保小实验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参观时,大家不断说着纷纷提出心中的疑惑。“怎么可以才能看出我们的空气有没有被污染呢?”“被污染的水源还有办法让它变回来吗?”
绿色卫士在带着孩子们做有趣的趣味环保小实验的同时,一一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新奇的监测科普小实验激发了小朋友们强烈的求知欲,不停发问。在不停发问你问我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零距离接触、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加深了小朋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认知,撒播下“珍爱环境,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思想的种子。
(四)美丽烟花隐藏的“危险信号”
“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是不是很喜欢燃放烟花爆竹啊?你们知道制造烟花爆竹需要哪些材料吗?”
“高氯酸盐是烟花爆竹制造过程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不加以管控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在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区,生态环境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什么是高氯酸盐,它的危害、污染来源是什么?特别是排放管控等内容,并通过模型展示了高氯酸盐治理技术,引导小朋友们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科技力量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五)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
湖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的生态环境讲解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辐射知识,学会与辐射和平共处,无需谈“辐”色变。
为了认识辐射、了解辐射,在“辐射知识小竞赛”环节,同学们积极抢答,不仅加深了对辐射知识的理解,还收获了精美的小礼品。这场科普之旅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大家探索科学的兴趣。
同时,生态环境讲解员也着重宣讲了辐射的防护与管理,让大家对常见的辐射种类及相关影响有了科学的认知。也让同学们明白辐射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控制它,就能让它为人类的生活服务,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结束,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垃圾分类、遵守公民十条绿色出行等环保活动,争做“绿色小卫士”。
此次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科学学会积极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