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环保设施开放圈粉国际,科普月解锁“环保密码”
科普活动月热度正盛,湖南省内多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科普活动精彩纷呈——从面向校园学子的沉浸式研学活动,到跨区域的技术交流,再到国际间的经验分享,一系列既务实又生动的活动,使环保科技变得直观可感,凸显了湖南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态度。
校园研学:垃圾焚烧厂里的“变废为宝”课
“原来垃圾焚烧发电能这么环保!”近日,湖南大学的学子们走进湘乡现代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一场关于垃圾处理的“科技公开课”在此开讲。作为中南地区首个县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这里藏着城市“余料”的循环密码:日处理垃圾超500吨,日均发电量达24万度,足以满足约12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学生们先后探访垃圾卸料大厅、中央控制室和焚烧车间,全程追踪垃圾从焚烧、热能转化到发电的全流程。最令人惊喜的是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脱酸、脱硝等工艺,排放的污染物被降至极低水平,其危害性甚至小于一根香烟。“亲眼看到垃圾从‘污染物’变成‘能源’,才懂环保技术的力量。”一位学生的感慨,道出了这场实践课的意义。
行业交流:污水处理的“标杆经验”受热捧
湘潭中环污水有限公司(河东污水处理厂)近期成了环保领域的“热门参观点”,其精细化运营的秘诀被多方“取经”。
9月11日,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质效提升工作培训会在此设点,来自全省14个市州及湘江新区的160余名行业负责人、专家齐聚河东污水处理厂。作为厂网一体化改革的“样板”,这里自2023年起便持续保持进水BOD浓度100mg/L以上。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科普体系、扩大公众开放,让中环经验更广泛地赋能环保实践。
9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城管局一行来公司考察,在中控室见证了实时监控系统与数据驱动的流程优化方案,还与企业围绕“厂网一体化运营”展开深度研讨,共享管网规划与协同管理经验。这场跨区域交流,为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搭建了协作桥梁,双方更约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智慧水务技术落地,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
国际点赞:中国环保技术“圈粉”朝鲜代表团
湖南环保技术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国际舞台。近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朝鲜能源应用技术培训班”一行23人,专程走进光大天易环保能源(湘潭)有限公司,只为借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的“成功经验”。
代表团深入中央控制室、垃圾吊控车间等核心区域,细致了解运营状况、技术工艺及环保控制体系。当得知企业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全链条管控后,朝方代表团给予高度认可。朝鲜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科学技术局局长金英哲更是点赞:“湘潭能源的‘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运营管理,为我们探索可持续垃圾处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场交流不仅深化了中朝环境治理领域的互信,更展现了中国环保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将以开放姿态推进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环保智慧。
从校园科普到行业共建,从区域协作到国际交流,湖南环保设施的“开放日”早已超越“参观”本身。在科普月的契机下,这些藏在城市里的“环保心脏”正主动“开门迎客”,既播撒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种子,也凝聚了技术创新的合力——这份绿色实践,正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