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
12月4日—11日,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环境污染治理提档进位和全面升级,根据专委会年度计划,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针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组织专家分别召开了“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联防联控”“洞庭湖农业面源总磷防控对策”“锰三角电解锰渣无害化、资源化、污染控制对策”“产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专家研讨会。
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向仁军主持相关研讨会。研讨会分别邀请了生态环境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规划院、暨南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等单位33名专家参加研讨。
会上,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介绍了相关突出问题情况及对策建议思路。专家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紧扣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与国内外研究前沿,围绕体制机制、能力建设、联防联控、源头减排、尾渣多途径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们建议,针对湖南省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应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加大科技投入,夯实精准溯源和科学治污基础;加快绿色转型,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针对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应加强科学研判,加强分析评估,精准防控,措施高效,强化责任,协作有力。针对洞庭湖农业面源总磷防控,应整合基础数据,弄清农业面源总磷污染物质流过程;开展科技会战,攻克农业面源总磷污染资源化利用科技难关;建立洞庭湖“水文-水动力-总磷”耦合数据模型,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实施。针对锰三角电解渣无害化、资源化、污染控制,应加强毒理分析,确定锰排放标准;加强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形成行业或地方标准,以标准推动锰渣的资源化利用。针对产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结合自动监管、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园区治理能力。
向仁军提出,下一步,专委会秘书处要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整理形成专题汇报材料,及时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助力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联防联控、产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洞庭湖总磷防控、锰三角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持续推进。